“那那些學生去了哪裡?”冷如心震驚,“已經培養了那麼久,難不成就算變遣散了?”
“也不算遣散吧。”柳臻道,“學醫本就是一個苦差事,比之考科舉還要枯燥。許多學生在經過杏林院的啟蒙之後便離開去外面醫館另擇師傅拜於門下了,也有的學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早早出去闖蕩。”
經過杏林院的開蒙學習,杏林院會發放證明文書,憑著杏林院發放的文書,學生們很容易就能找到願意收留他們的醫館。
畢竟比起自己花費多年心血教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背醫書、口訣、藥材藥性等等繁瑣的事務,醫館當然願意撿半現成的。外面的醫館自然沒有杏林院講究,也沒有那個條件,稍微教上兩年就能坐館看病了,又因為是醫館教出來的,自然比已經學成的身價便宜。
而且因為學生出自杏林院,無端端就能白得老百姓幾分信任。
開醫館的,口碑很重要,否則窮苦人家寧願病死也不捨得花錢,至於有錢人,那麼有錢來你這挨坑不是傻麼。
“既然杏林院的名頭這麼好用,那些學生為什麼不等著學成再離開?”冷如心很是不能理解,雖然去醫館也能學到本事,但是醫館的大夫怎麼可能有杏林院的大夫多,醫術水平也不一定比杏林院大夫水平高。
“人嘛,總歸有各種各樣的難處。”柳臻略略舉了兩個例子,冷如心就明白了。
想要從杏林院結業或者畢業,除非十分優秀,不然很少有幾年就出來的,但是去醫館就不一樣了,尤其是窮地方的醫館,那裡的百姓對大夫沒有大要求,只要能看小病症就好了,真的得了大病,大多是不捨得花錢治的。
所以開完蒙的學生去這樣的醫館與其說是去繼續學本事,實則是向醫館東家證明你有了在這一方醫館坐堂的本事。
杏林院要求嚴格,開完蒙的學生自然會看些簡單的病症,可這樣的實力卻遠遠達不到正經給人看病的要求——杏林院的要求。所以有那想早些掙錢,早些將所學變現的學生,就會拿著證明開完蒙的文書離開。
初時冷如心還不能理解,畢竟離開杏林院再想進來可就難了,後面她就明白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安安心心坐在學堂裡學習,自然也不是所有學醫的孩子都能學成離去。
不然與其學習醫術,不如去正威書院學習,以待日後考科舉。
在窮苦人家看來,學醫是一個天大的本事,哪怕學不成高明的醫術,只開了蒙,就能認識不少草藥,也能去山野田間挖點草藥賣了填補家用了,再強一點,家裡有人病了還能幫著看看,也能省下不少銀錢。若是從村子裡來的,甚至可以在村子裡當個受人敬重的村醫。
“館長後面剖析的都對,但是有一點不對。”柳臻等著冷如心說完了,她才說了。
鮮少看見冷如心這般侃侃而談的樣子,柳臻頗覺感動。
不枉她特意將人哄到了她的家鄉,一路陪伴,不僅將雲兒開解了,也讓冷如心更加開朗了。
雲兒因為手慈幼局的那些獲救的女子影像,變得自卑敏感,一路上柳臻和其他人花了不少心思讓她重拾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