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冊封夏賢為大元帥,負責招兵買馬,組建大軍,擴充實力。
陳尋的臨時府邸中,一眾漢軍將領,齊聚一堂,除了漢軍高層,還有一些部落代表,他們都是尋求漢軍支援的部落。
自從大封諸王后,夷族部落之間的爭鬥就日益頻繁了起來。
幾個封王的大部落,自持實力強大,直接展開了吞併戰爭,取得了顯著效果,其他小部落的封王之路,就沒那麼順利了。
他們以王的名義,前去收編劃分到自己名下的部落時,遭到了頑強的抵抗,迫於無奈的他們,只能尋求漢軍幫助。
至於劉鼎的朝廷,他們都是聰明人,知道那只是個糊人的幌子。
陳尋召集漢軍的高層,以及投靠大漢的部落,是為了籠絡人心,增加感情。
最近一段時間,劉鼎的小動作不斷。
夏賢招募兵馬的程序很不順利,天狼衛在暗中阻撓,使得夏賢招募了好幾天,才募得幾百兵。
而另一邊,大量的青壯,聚集在漢軍營外,嚷嚷著要加入漢軍。
陳尋迫於民意難卻,只能招募這些人,並將他們編入軍中。
劉鼎見夏賢招募不到兵力,便開始暗中召見一些部落的代表,希望能爭取他們的支援。
這些部落自然不會做這種蠢事,聰明人都知道劉鼎只是漢軍的傀儡。
更聰明的人則知道,南川遲早要成為大漢的一部分。
只有緊跟著大漢的腳步,才有出路。
以夷制夷,只是漢廷暫時治理南川的政策。
等到夷族部落們的實力大損時,漢廷將會採取更激烈的方式,想對待蠻人一樣,逼迫他們出山,服從王化,從此再無夷族。
“劉鼎最近越來越不老實,他對我們停止進軍的策略,感到不滿,暗中聯絡南川本土的勢力和部落,可能是想擺脫我們的控制。”
陳尋說道。
車無子道:“劉鼎只有夏賢和幾千禁軍,我們若是將夏賢和這幾千禁軍吞掉,他將是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
“從此以後,徹底成為我們的傀儡,只能受我們的擺佈。”
“這個主意不錯,我們用什麼名義,吞掉他們的禁軍?”
丁賢說道。
丁賢在進川后,表現出眾,在屢次作戰中,都有不俗戰功,得陳尋提拔,成為漢軍新銳。
除了丁賢之外,還有張偉、陳仌等人。
這批青年將領,將成為在蜀漢軍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