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年的到來,大漢立國的日子一步步臨近。
整個大明城越來越熱鬧,各地的商人嗅到了商機,紛紛湧來。
最讓王秦感到開心的是,趙國派來了使者,特來恭賀王秦稱帝。
因為王秦做了個順水人情,將聶正波送回了趙國,給了石霖面子,所以作為回報,石霖派出使者,同時希望藉助這個機會,與大漢結交。
漢趙清除隔閡,恢復經濟往來,實現正常邦交,這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是具有重大影響的。
魏國兩線作戰,一面與蜀國的戰事陷入了膠著,另一面,在雲國境內與武國殺的不可開交。
天下諸國,只有漢趙兩國最為穩定,如果能結為攻守同盟,對武國、魏國,都是極大的震懾。
可是擺在兩國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江北,即永安省。
王秦是不可能讓給趙國的,石霖暫時也不想大動干戈,他剛剛完成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皇位,打算改革,進一步提升國力。
“以最高規格迎接趙國使者,安排禮部一定要招待好。”
王秦叮囑禮部。
禮部官員們紛紛應諾。
“除了趙國,還有沒有其他國家派來使者?”
王秦問道。
姚中書回答:“暫時還沒接到訊息,蜀國與我們翻臉,肯定是不會有使者的,魏國對我們放棄合擊承諾,很是惱怒,想必也不會有使者派來的,雲國現在大亂,朝廷分崩離析,皇帝都在顛沛流離,哪裡有心思關心我們,沙羅人離得太遠,就是知道,也不敢派使者過來,畢竟要麼穿過魏國,或是蜀國,都不容易實現。”
姚中書將各國都分析了一遍,他沒有提及武國,因為武國與大漢之間的惡劣關係,根本不用多說,麻一誠、寧中次至今都在明珠三島,沒有返回武國,隨時準備再發起入侵之戰,這樣的局勢下,武國又怎麼會派使者。
在趙國使者抵京時,王秦熱情的接見了趙國使者,相談甚歡。
席間,趙國使者提及石霖的心願,希望同王秦簽訂盟約。
王秦自是不會拒絕。
盟約這東西,對於有誠信的人來說,自是極具約束力。
但對他來說,只相當於讓石霖吃了一顆定心丸。
實際上並不能令雙方成為牢不可破的朋友。
盟約的條約,是建立在兩國平等地位的基礎上制定的,因此相當公平。
訊息一出,趙國的商人開始湧入永安省,進行買賣,迅速使永安省的市場活躍起來。
但大漢的商人要想去趙國行商,卻沒那麼簡單。
與朱繇一樣,王秦對商人同樣不喜,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常常欺行霸市,坐地起價,囤貨積奇,東南一帶在王秦的嚴厲的打擊下,商人們的經商之風已經大為好轉。
在將東南整併成東安省後,商人們成立了東安商會,開始以信義為準則行商,贏得了一片讚譽。
除了東安省,其他諸省的商人,仍有許多人,私下裡違背中央政令,肆意妄為,更有人賄賂官員,以此獲得包庇,對抗中央政令。
王秦對這種行為,深惡痛絕。
勵精圖治之路,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