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林嵐一……
叢夏在接收劇情的時候,就發現了些不對勁的地方。
男主暫且不提,他畢竟與林嵐和夏蘭蘭沒有甚關系,想要追查當年的真相,尋找自以為的“正義”,或許,在某方面看,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林知夏卻是被林嵐和夏蘭蘭撫養了整整18年的。她們幾乎日日生活在一起,即便最初林知夏沒有發現什麼,可林知夏卻是數次與林嵐和夏蘭蘭對質,林嵐和夏蘭蘭言語間也透露出了些她們當初被人販子綁架,困在山上不得出,是和林知夏的至親有關系的。
後來原身林叢夏也發現了些線索,悄悄告訴林知夏,也是希望林知夏為了養恩放棄尋找真相——因為那個真相,很有可能是林知夏承受不起的。
作孽無數的人販子的女兒,還是被人販子抱著、用來拐帶更多無辜年輕女性的女兒,攜帶著人販子骯髒汙濁血脈而生。這樣的身份,可不是一個正常人願意要的。
許是到底有幾分養育之情和陪伴之情,林嵐、夏蘭蘭和林叢夏,都默契的暗示林知夏,卻沒有將這樣殘酷的真相一早告知。直到林叢夏因為林知夏的“不謹慎”被人輪|奸,後來精神出現問題自殺而死,林嵐和夏蘭蘭才說出這個真相。
只是那時的男主提前察覺到林知夏的身份有異,他對林知夏是有感情的,也不願意讓林知夏承擔這個人販子女兒的身份,於是就另外給林知夏找了戶家人幾乎全都不在的人家,說林知夏是那家的小女兒。彼時林叢夏還沒有出事,林知夏因此去詢問兩位養母,林嵐沉默著沒有反駁,林知夏便以為這件事是真的。
直到後來林叢夏死了,兩個媽媽一個死了,一個背叛入獄,在法庭宣判之後,大聲咒罵林知夏是人販子的女兒,骨血裡都是髒的,是天生帶著罪孽的,還說林知夏如果不信,可以和大山裡的那些人對質,一定有人會說出真相。
林知夏的人設就是尋求真相和正義,於是即便男主阻止,她依舊堅持回到了那個大山裡,知道了真相。
諷刺的是,大山裡的那些人並不覺得林知夏骨子裡是帶著罪孽的。
他們十分感激林知夏的那些至親,認為如果不是林知夏的至親冒著觸犯法律的危險,做這種人口買賣的事情,讓他們這些窮鄉僻壤的男人能娶到媳婦,繁衍後代,他們現在可能已經徹底沒有了後代,一輩子在後悔與痛苦中死去。
那些人甚至誇贊林知夏是“大山的女兒”,還帶著林知夏去看了她的至親的埋葬之地,表示他們為了感激這些人,清明祭日,都一直有上香供奉。
林知夏面對這樣的一群“淳樸”的山民,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是好。末了,為了感激這些山民們對她的至親們的照拂,就將她手裡的那些錢都拿了出來,打算為山民修吊橋。
——如今的山民,想要出山,只能靠著非常危險的溜索。
此處的溜索是以一條鋼索連線山谷兩側,一頭高,一頭低,人可由高向低溜過河谷。溜起來時看起來很“酷”,事實上卻十分危險。因此被拐賣到這裡的婦女,幾乎沒有能順利逃脫出去的。而那些找到家人蹤跡尋來的人,發現這裡只能透過這麼一條溜索通行的時候,又有幾個敢透過溜索進來的呢?
林知夏如果不是為了知道真相,為了“正義”,她也是不敢過來的。
現在的她知道了她的那些至親的所作所為,也並非完全的“可惡”與“卑劣”,他們只是為了生存和繁衍而已。
人的本性,不就是生存和繁衍嗎?
林知夏心頭鬆了口氣的同時,就想要把手頭的錢都用來捐給山民修建吊橋。
林嵐和夏蘭蘭對林知夏其實不算大方,但林叢夏喜歡這個姐姐,在知道姐姐缺錢後,還曾經給這個姐姐送過不少錢,後來為了求姐姐不要繼續查下去,也給了林知夏很多錢。林知夏收了錢,卻是繼續追查了下去。
現在,林知夏願意將這些錢拿出來修吊橋,還打算把名字定為“叢夏橋”,以此紀念她的妹妹。
可是山民們卻覺得錢是林知夏拿出來的,他們也只承認林知夏是他們的人,因此一力把橋名定為了“知夏橋”。
後來,該省推選“感動花國十大人物”時,山民們就一力宣傳,將林知夏給推選了上去,說林知夏是“大山的女兒”,不忘生恩,不忘他們這些鄉裡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