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麟德元年,西臺侍郎上官儀,為武則天召術士進宮穰災一事,上書大加指責。
唐高宗也以每事必為武則天所制,不勝憤怒,於是命上官儀代為草詔,廢掉武則天。
但是,忠厚懦弱的唐高宗,卻終於在武則天的眼淚攻勢下,不但收回了成命,還賠了上官儀的性命。
上官儀事件後,朝臣們大多明哲保身,守口如瓶。
唐高宗在對武則天稍作抵抗後,就徹底繳械投降。
從此,武則天更加肆無忌憚,一切任人行政大權,大多取決於她。她加緊培植自己的勢力,國人已把她與高宗並稱為“二聖”。
不久,武則天自稱“天后”,堂而皇之地頒佈了十二條施政方針,儼然造成了一個獨攬朝綱的局面。
弘道元年,唐高宗心臟病發作,在東都洛陽貞觀殿駕崩,享年五十六歲。
此時,武則天也已年屆花甲。
太子李哲即位,就是唐中宗。
不久,武則天在乾元殿召集百宮,廢中宗為廬陵王,立豫王李旦為帝,就是唐睿宗,政事全由武則天獨斷。
她大封武氏親戚,朝堂之上,盡是她的心腹。
經過幾年的垂簾聽政,等到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以後,武則天便在天壽元年的重陽佳節,在則天樓上正式宣佈自立為神聖皇帝,改國號為周,立武氏七廟。
她甚至還準備把自己的侄子武承嗣立為太子,只是由於鳳閣侍郎李昭德的堅決反對而作罷。她取名為“曌”,意思是日月當空,目空一切。
這年是公元690年,武則天已是個六十七歲的老太婆。
………………
“牝雞司晨,惟家是索!”
華夏曆來就反對女人干預政治,而武則天不止是干預了政治,還明目張膽地把李氏政權奪了過來。
於是,唐皇舊臣紛紛起兵,勤王之師風起雲湧,四海沸騰。
最有名的,就是徐茂公的後代徐敬業。而駱賓王寫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更是直指武則天種種罪行。
對待那些反對自己的人,武則天首選的法寶,就是鞭子、錘子,以及鋒利的刀子。
像徐敬業這樣公開反叛的,就是大軍鎮壓;對朝廷中胸懷異志,有心圖謀不軌的人,就委任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王弘義、丘神績等酷吏,屢次興動大獄。
當時武則天在景麗門立一推事院,令來俊臣任院主,掌管重大案情。
百姓稱這推事院為新開門,凡是被告入新開門的,一百人中,難得有一二人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