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風雲錄
第六卷 鏖戰北疆
第四章 招兵買馬聚實力
第十一節 廣寧失守(二)
天啟二年(後金天命七年),正月。
廣寧城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不但是遼西的咽喉,是鎮守山海關的門戶,更是保衛京城的第一道屏障。大明自建朝以來,歷代遼東總兵必駐守重兵於此,廣寧城是大明在遼東最高武將的駐地,是控制蒙古各部、彈壓女真各部的重鎮。為了奪取這座要地,努爾哈赤也是下了血本,親率建奴八旗十一萬大軍西進遼河,準備攻取廣寧城。
而面對來勢洶洶的建奴大軍,王化貞不顧熊廷弼的阻攔,硬是將遼東僅存的兵力分成了三部分,以廣寧城為核心建立了三道防線:一、藉助遼河拉築第一道防線,二、借廣寧城外圍的西平堡、鎮武堡、鎮寧堡等大小十餘處城堡構防第二道防線,三、以廣寧的城防做為第三道防線。
對於王化貞自以為固若金湯的三道防線,熊廷弼怒極而笑,質問道:“朝廷大軍無論是兵力還是戰力,都遠不及建奴大軍,如今不求集中兵力於一處,反而處處設防,將大軍化整為零,如何能夠抵禦虎狼之敵!”
王化貞聞言不以為意,依舊是我行我素。而熊廷弼苦於空有官職而手中無兵,只能是乾著急而無濟於事。
就在此時,王化貞的三道防線還沒有完全成形,只有廣寧城的最後一道防線、周圍城堡組成的第二道防線兵力勉強就位了,而來遼河沿岸的第一道防線還沒有一點兵力駐防,努爾哈赤就已經率領六萬先鋒大軍出其不意越過了遼河,兵鋒直指廣寧城外圍的西平堡一線。
接到訊息之後,王化貞除了滿心的震驚之外,再無半點對策;而熊廷弼也是束手無策,畢竟建奴大軍已經殺到,這個時候已經沒有時間再收縮兵力了,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建奴大軍將各地守軍各個擊破。
果然!沒過多久努爾哈赤就指揮兩白旗大軍包圍了西平堡,並督軍日夜猛攻。面對西平堡守將副總兵羅一貫的求援,王化貞採納了中軍孫得功的計策,發動了駐守廣寧城的全部兵力,讓孫得功和祖大壽率部前往和羅一貫、祁秉忠等人會合,企圖裡應外合擊退建奴大軍。熊廷弼聽聞之後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傳令部下守備劉渠拔營一同赴援。
正月二十二日。
支援西平堡的兩萬餘援軍在平陽橋遭遇了建奴主力大軍,守備劉渠和祖大壽正想率軍迎敵,誰知雙方剛剛交鋒,孫得功和參將鮑承先便領頭逃跑,後來二人先後向建奴投降;劉渠、祁秉忠等將領孤軍難支,最終在沙嶺戰死,而祖大壽則是率部逃往覺華島去了。
西平守將副總兵羅一貫待援不至,之後又驚聞援軍已經被建奴大軍擊敗,於是在城牆上向著京城的方向跪拜,說道:"臣盡力了",然後自刎而死。參將黑雲鶴、遊擊李茂春、張明先等將領在接下來的守城戰中相繼戰死。至此,廣寧城周邊的明軍主力全軍覆沒。
就在西平堡大戰的時候,熊廷弼已經離開了廣寧右屯,率領兩千兵馬駐軍閭陽。在接到西平堡失守、援軍全軍覆沒的訊息後,參議邢慎言勸熊廷弼緊急救援廣寧,卻被僉事韓初命阻撓,二人意見不和爭論不已。熊廷弼經過仔細考慮之後,認為自己的兵力不足,就算是前往廣寧城也改變不了局勢,於是便率軍停在了閭陽。
與此同時,留守在廣寧城的王化貞也是驚懼交加,在聽聞平日裡看作心腹的孫得功投降了建奴,更是面如死灰、大腦空白。
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了兩天之後,已經降奴的孫得功突然引領著建奴大軍殺到了廣寧城下,城中頓時一片大亂,城中百姓各自奔逃,參政高邦佐率領衙役、巡城弓兵阻擋也擋不住。此時,王化貞正關起門辦理軍書,對於城中大亂毫無所知。參將江朝棟推門闖了進來,王化貞被嚇了一跳正要大聲訓斥,就聽江朝棟大聲喊道:"建奴已經兵臨城下了,現在城中已經大亂,事宜危急,大人請快出城南下!"
王化貞聽完之後依舊是目瞪口呆,沒有半點反應,江朝棟見狀氣得咬牙切齒,就上前將王化貞攙扶了出來,放到馬上派了幾名家丁將其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