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我就是要做皇帝> 第三百五十七章 寒來暑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五十七章 寒來暑往 (2 / 3)

土地分下去之後,老百姓們繁衍意願被拉高,國中人口新一輪普查,國中八歲以上男女,已經來到了八千萬大關。

不少文人騷客直呼盛世。

但人口多,也意味著需要更高效的糧食配置,和畝產。

應昭也更加重視理論教育,開始系統性培養人們關於“勞動生產率”、“勞動單位”、“生產力概念”的知悉。

這幾年不斷的講述、推廣、技術革新,也讓人們意識到,德行是骨子裡的,勞動是外在的。

但想要骨子裡的東西好看,外在的勞動也得得到相應提升。

這才是大同的方向。

倉廩實,才能知榮辱。

如果都吃不飽肚子了,那麼這個王朝必然會被推翻。

任何一個社會的高速發展都是有盡頭的,高速前進的時候一切問題都可以透過發展來掩蓋,但一旦停下來,所有問題都會暴露出來。

所以應昭力主推行鄉鎮化,將土地集體化,目的就是要將人口產業串聯起來。

那麼他怎麼做呢?

很簡單,所有土地設立公司,所有本地百姓以本地戶籍,在年紀到了的時候,自動獲得分紅股份。

在公司任職,就有資格獲得工資,沒有任職就只有分紅權,透過這種方式將鄉鎮體系固化。

沒錯,就是固化。

資本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壟斷階級。

本地鄉鎮企業也是如此,必然會形成固化,然後阻斷本地市場和外地市場的聯絡,形成國中孤島。

因此,應昭提前留下應對方式就是,清查戶口,分家分戶。

他將原本攤丁入畝的賦均到了地裡,但均的只是賦,於是他下達了繼承稅、戶頭稅。

規定一戶只能二丁,多一丁,每年罰六千錢。

如果拆分,就意味著每年鄉鎮企業都需要根據分出來的戶,重新計算分紅比例。

分紅是按戶分,人丁生育越多,得到的分紅也就越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