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好些鋪子裡伸出腦袋,又縮回去,路上難得遇到一兩個行人,顧夕朝要問路,但是人家看他這身血,聞到那臭味就閃開,還是他拿著刀才問清楚去靈嬰寺的路。
他走了沒一會兒,就追上了前面四人。
張小娘那女兒,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但是馬上就帶上了恨色,那兩個侄兒也有些不滿。
“他為他母親死了,你要怪他?”
顧夕朝只說一句,那女孩眼中流淚,再恨不起來,只是不知道低聲暗罵什麼,那兩個侄兒也是嘆息一聲,看著那白色包裹反而有些同情。
張小娘只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很快,就看到一個老和尚披著袈裟等在雨中靈嬰寺的門口。
見他們來了,示意帶路。
這就是此寺的方丈,一位寵師僧修,一變後期修為。
他看到顧夕朝懷裡的包裹,專門對他行了一禮。
“施主有善心。”
顧夕朝擺擺手,沒說什麼。
雖是小鎮,但畢竟有近萬人居住,妓女難養打掉、平民多生打掉、一些深閨小姐偷情之後難言打掉,加上各種難產災禍,便時有棄死嬰的事情,沒人給這些孩子火葬收斂,就隨意的丟進山林裡。
數百年前一位高僧到此,見到一位十六歲就當了母親的女孩兒哭泣著丟棄自己嬰孩屍體,便留在鎮外,建了靈嬰寺。
專為那些被遺棄的、無法降生的孩子進行超度火化,建立起了一個很大的靈嬰墓林,這般名聲,甚至有時讓東陽城的人,都不遠而來。
因寺中供奉觀世音菩薩,本意是希望觀世音菩薩,聆聽這些被遺棄的,未能將世、早夭孩子的心聲化解怨恨。
後來久而久之,這裡變成了求子,祈求生產平安之所,城中的那些孩子只要早夭就送來這裡,也不再只是收納被遺棄者。
寺中專有一焚屍爐,其中柴火很快架好。
猶豫了片刻,老僧還是對著張小娘道:“老僧有一個不情之請。”
張小娘似乎已經知道他要說什麼,平靜的臉上多出未有過的怒意:“我兒子絕對不和他一起火化!”
老僧嘆息一聲:“施主可知道往生之說?”
張小娘抱住孩子不說話。
“我佛家在諸子百家中並不算強大,卻有輪迴往生之說,說佛觀測天地,認為人有來世,即同一人會在世間復生,
即雖然沒有前世記憶,卻會承載前世的業果,所以我等凡人修行,即是修持此世之身,也是積累來世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