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帶著皇后與眾皇子在玉虛宮齋戒祈福,三日直接啟駕回宮。
皇帝啟駕,自然又是陣仗不小。
玉虛宮恭送聖駕的禮儀也十分隆重,弟子們一個個站在宮門外的長階上,從宮門一直排到山門前。
文武百官、王公貴族整整齊齊列隊候在山門外候駕。
大長老太成真人則帶著一眾長老,候在山門一側送行。
眾人等待許久,終於見到皇帝陛下的儀仗從山上緩緩而下。
大掌教太豐真人頭戴紫金冠,身穿七星道袍,外披良醫八卦大氅,伴隨聖駕左右。
讓眾人覺得好奇的,是跟在大掌教身後身著內門弟子服飾,用一條青色布帶矇住雙眼的小道童。
“咦?那小道童是誰?怎麼大掌教只帶著他一個人?”眾人議論紛紛。
“聽說了嗎?大掌教新收了個徒弟,想必就是那小道童了。”
“怎麼還蒙著眼睛?難不成是個瞎子?”
“不是吧?大掌教怎麼可能收個瞎子?”
“你看你看,那小道童奇怪得很!明明矇住眼睛,卻好像看得見一樣,下樓梯也不用盲杖,一步都沒走錯過。”
“大掌教在我大周是相當於國師的地位,難道這個小道童,會繼承大掌教的衣缽,成為未來的國師?”
“快別說了,好像看過來了!說不定小國師法力無邊,能隔牆視物,千里聽音,要是聽見你我議論,那就慘了……”
明靜雲若此時運用“觀微”之能,未必不能聽見這些人的議論,只是她如今正專心數著步數,以免踏錯,無心關注其他事罷了。
她出這一趟門實屬不易,先是請教了大掌教,知道玉虛宮門前這條長階的結構:三十步一臺,十九步一階,合起來是七七之數;然後又自己走過三遍,今日又以大掌教身上的靈符作為位置參考,才能在矇住雙眼的情況下,每一步都準確無誤。
到了山門前,明靜雲跟著大掌教向皇帝行禮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