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錦繡絨華> 第189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9章 (2 / 2)

“那奴才就替汪氏討個實惠吧,”坤寧將兩淮鹽運使司呈上的申購名錄呈上。

看著那上面第一行名字,元盛帝忽的笑了,搖頭嘆道,“商人啊,還真不吃虧!”

.......

汪家的2萬鹽引在博泰班師回到京師的同時批下來了,同時為了嘉獎汪家多次捐助金軍,朝廷還額外贈送了二千鹽引。為了不多事,兩淮鹽運使司低調的讓汪家人將鹽引票子領走了,並未聲張。餘下的就按原申報的發放鹽引票。

就這樣,難得開放的鹽引申購就結束了。汪家佔了兩淮份額的一大塊,而且憑鹽引票正式經營起了鹽業。

很快,汪家迅速收回了本金,一年內還清了票號的貸款,再以後,每年的厚利穩穩的進入汪家的庫房。以此為本,汪家買下幾家商鋪,擴大其餘的生產經營,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事是籌建了吳勉夢想已久的刻書坊“師古齋”。

吳勉穩穩地當了兩年縣視學,期間趁著差事間隙,收集整理藏書,尤其是遍訪名醫,收集藥方,尤其是對一大堆的驗方進行糾正校驗,穩穩的積累了一大堆可供出版的書籍內容;另在揚州境內尋了合適的地方,建起了藏書樓和刻坊,招募了工匠,從徽州採購了上好的紙張、木材和油墨等。

等一切就緒後,吳勉低調地辭了官,從此專心開始了刻書。“師古齋“藏書樓和刻書坊,乍一起始便以規模大,分工細,雕刻精而受到了好評。吳勉自身博學好古,自行編撰了《對類考注》、《師古齋匯聚簡便方》,成為師古齋打響書林的第一炮。此後,師古齋所刻圖書內容廣泛,經史子集、叢書、類書等。且校勘精審,刻工講究,尤其偏重校刻醫學典籍,刊行《古今醫統正脈全書》、《醫學六種》、《痘症大全》、《類證活人書》、《醫經溯洄集》、《秘傳證治要訣》、《黃帝針灸甲乙經》、《傷寒六書》、《脈經》等等,因醫書廣受醫林及市井百姓的歡迎,而廣獲利,而其餘經史子集書籍亦皆因其質優精美,吳勉更受汪家染布坊的啟發,在書中採用了多色套印的技術,將精美的版畫與色彩結合起來,其配圖套色之豐富,冠絕天下,為科舉士子、天下讀書人所珍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汪岐蘭曾資助吳勉十萬兩用於籌建“師古齋”,在吳勉的積極經營下,“師古齋”聲名遠揚,所出供不應求,書商慕名前來者絡繹不絕,加上書價本就隨行就市,盈利頗豐,吳勉的“師古齋”很快便成了除鹽業外,汪家旗下另一駕忙著運銀的馬車。

對此,永璐和宋懷玉羨慕不已,雖然他們已經在揚州開了十幾家點心鋪子了,但論賺錢的速度只能望汪家項背。所幸的事是,生孩子的速度,永璐一直引以為豪。大兒子還未滿一歲,宋懷玉已經懷上了第二胎。

“老婆,這次咱們生個閨女,將汪岐蘭的兒子珩兒,吊來當金龜婿。”永璐算盤打得啪啪的。

宋懷玉剮了他一眼,“老公,你能不能別那麼膚淺,看上人家的錢財!”永璐正待檢討,便聽到“我看上的,可是人家的相貌,你看那珩兒,長得多好看啊!”

得,感情她不膚淺,永璐努力控制住自己的白眼。不過話說回來,他們夫妻兩的目標是一致的,那便是怎麼也要和汪家成為親家。

而被宋懷玉稱為“揚州首富婦”的汪岐蘭,依然居住在那個小院子裡,衣食簡樸,出入低調。財源滾滾自是好事,然而最好的是,她的珩兒一直健健康康的,活潑可愛。吳勉只要有空閒,便帶著他玩耍,扛在肩頭,舉在頭上,滿院子的跑。有時珩兒太頑皮了,她要約束,吳勉老攔著她,“男孩子任他去,只要顧著安全,便讓他都動著,鍛煉出筋骨來。”汪岐蘭無法,便只好由他倆去。

珩兒亦最喜他的父親,父親一歸家,便圍著父親打轉,不肯離開半寸。汪岐蘭心裡暗暗嫉妒,可聽到兩父子歡樂的嬉笑聲,忽的又覺得幸福不過如此了。

喜歡錦繡絨華請大家收藏:()錦繡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