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晌飯,唐慄兒很是仔細的跟趙愷和韋氏說起了了自己早餐店的經營來。
“我走的是高消費的路線,每碗清湯牛肉粉或者牛肉麵都收三十文,是別的早餐店的三倍。不過,我們早餐店的裝修和服務都比別的早餐店要好。不僅店子裡面裝了好幾個燈籠,就是店子外面也裝了兩個燈籠。還有我在每張桌子的上面都為了一層厚棉布,每張桌子的下面都放了炭盆。這樣,不管顧客坐在哪張桌子旁邊用餐,一身都能很快的暖和起來。”
唐慄兒大致的說了她家早餐店的情況。
不止趙愷和韋氏,就是趙老爺子和孫氏也聽得暗自點頭。
說起來,唐慄兒早餐店的服務確實比大多數的早餐店都要好,簡直可以媲美鎮上最大的酒樓仙客來裡面的雅間了。
每張桌子下面放一個炭盆,一個上午該燒多少木炭…
不過,只要一想到那三十文錢一碗的面,這些木炭好像也沒那麼捨不得了。
“板栗,你每天一般都賣多少粉面?”
韋氏若有所思的問道。
“開始紅薯粉還沒開始賣的時候,我每天規定只賣一百五十碗。後來有了紅薯粉,我就每天早上多加了五十碗紅薯粉。但是,最後喜歡吃紅薯粉的人比喜歡吃麵的人還要多,所以我就每天賣一百五十碗紅薯粉,五十碗麵。每天規定的粉面賣完了的話,我就會掛牌子出去,說明粉面已經賣完。基本上,我所規定的粉面都能夠賣完。”
唐慄兒微微一笑,將自己早餐店的情況全都如實的說給韋氏聽。
反正韋氏也不可能跑到團山鎮來開早餐店,她們兩個之間不存在這競爭。
她越說的詳細,趙愷和韋氏就應該越有信心。
“你就從來沒有算過,你一天最多能賣多少碗?”
韋氏差點都要被唐慄兒的粗心給氣笑了。
她每天賣完就掛牌子出去,別人就算有心來吃粉面都不好意思再進店子。哪有像她這樣做生意的?
“我算了,我那個鍋子一次最多隻能煮兩百份左右的高湯。而燉牛肉的鍋子也是,最多隻能燉兩百份左右的牛肉。而清湯牛肉粉最入味的就是那鍋高湯和牛肉。我的粉面賣得貴是因為真材實料和味道。如果我因為想要賣得多而將高湯稀釋,每碗都少放一些牛肉的話,說不定以後一天兩百份都賣不出去。”
唐慄兒稍稍解釋了一下自己為什麼每天規定只賣兩百碗的原因。
雖說是解釋,同時又隱含告誡,告誡趙愷和韋氏如果要做的話,千萬不要做因小失大,自砸招牌的事。
“其實,咱們可以不稀釋高湯,不少放牛肉。咱們每天煮兩鍋高湯,兩鍋牛肉…”
韋氏忍不住搶白道。
她聽唐慄兒的意思是,租一個門面每天最多隻做一個半時辰的生意。剩下的時間就只零零星星的賣一些糖炒栗子和烤紅薯…
這樣輕鬆是輕鬆。
但是她總覺得有點虧。
“煮兩鍋高湯兩鍋牛肉的話,肯定賣不完。這賣不完冬天還好,不會壞。但是如果是夏天的話,沒有賣完的高湯和牛肉壞了更虧。更何況,每天都吃最新鮮的高湯和牛肉也是咱們店子的一大特色。像這些情況,老顧客久了都知道,吃得也就更加放心。”
“還有一點就是,我如果規定了每天只賣多少碗,人家如果想吃我店裡的早餐的話,他們就會每天自發的趕早過來吃,因為晚了就沒有了。這樣,我每天就能早早的賣完早餐,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
唐慄兒雖然覺得趙愷和韋氏也許不稀罕做另外的事,但是她還是將她的想法說了出來。至於以後趙愷和韋氏自己想要如何經營還得看他們自己心裡的想法。
“每天賣一百五十碗的話就是四貫半銅錢,合計四兩半銀子。每天賣兩百碗的話,每天就有六兩銀子的進賬。韋氏,其實咱們只要能和板栗一樣,每天賣兩百碗的話,每天至少能賺二兩銀子。一個月如果能賺六十兩銀子的話,咱們只要一個月就能開始砌新房子。我敢肯定,咱們只要砌好了新屋,保證立刻有媒人上門給阿健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