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雖然不知道賈詡和閻忠在隴縣翹首以盼,但他知道,涼州大地有太多類似的人在期盼著他的到來。
但他依舊不肯快上一分,在大帳內對著輿圖比劃了半天,才對副將講道:“今天行軍速度過快了,再慢一點。”
“還慢?將軍,我們今日一共才行了二十六里。”
面對副將的驚訝,皇甫嵩解釋道:“要給幷州的使匈奴中郎將,空出足夠的時間。”
副將還是有所疑慮,“可是冀縣被圍,我們不去解救……”
“正因為我們在後,涼州叛軍才不敢全力攻城,只敢圍城。若是攻城損失眾多,便無法全力應對我們,我們的存在,就是一種牽制。”
皇甫嵩說的斬釘截鐵,“涼州多騎兵,羌人也是,縱橫如風,劫掠聚落,是他們的優勢。但攻城拔寨,他們有天生的短板,我們再快也趕不上他們,只有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只希望左昌不要太傻,自己開城投降。”
……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春正月。
天下大疫。
人算不如天算。
無論是哪一方勢力,在中平二年有什麼謀劃,有什麼雄心勃勃的計劃,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疫面前,都迅速地消退。
東漢末年的三國,不止是打打殺殺,但也絕不止是厚黑政治。
天剛亮不久,公雞還在打鳴中,張燕就走到了晉陽城外的一座草廬外。
這是張燕緊急呼叫所有黃巾工匠,修築起來的臨時病房。
他戴著口罩,掀開簾子走了進去。
這個“口罩”,是張燕按照現代醫療的口罩外形去打造的,三層紗布裁成長方形,中間縫入鐵絲,兩邊有掛繩相連。
除了因為用料不同導致過濾功能上肯定不如現代口罩外,起碼在外形上是差不多的。
張燕在前世沒做過口罩,只知道中間一層好像是要什麼特殊工藝,但具體是什麼他就真的不知道了,知道了也做不出來。
由他自己提供設計圖紙,交由織女院全體織工裁剪縫紉,還有孫輕在大陵的鐵礦中打造鐵絲運過來。
在疫情爆發初期,太原黃巾就已經做到人手一個口罩,之後更是推廣開來,強制要求太原郡所有人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