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傀?”我擰起眉頭。
聞所未聞,是什麼鬼東西?
“‘魂王’少布,是我感覺在三王裡面最棘手的一個,即便此人一向低調,不怎麼喜歡展示自己的實力,但就我這幾年暗中蒐集的情報來看,此人當真是個大麻煩。”我姐說。
“難不成他比五妖仙還要更強?”我問。
“正面衝突的話,少布必定不是五妖仙的對手,可四王的實力和能力,都是各有千秋,道法術法千變萬化,道門中人的實力強弱,又不能以獅虎肉搏而論。”我姐說。
“這話不假。”無名點頭。
“少布在蒙語中的意思,是指‘鳥’,而在大漠上,名字和飛禽有關的人,皆是受到了一種特殊術法的傳承。”我姐說。
“什麼?”我問。
“咒。”
然後,我姐端起棋局旁的清茶,飲了一口。
在很久以前,世間妖魔鬼怪橫行,使的人心惶惶之時,人類還是相當畏懼妖魔鬼怪,畢竟兩者的實力差距過於懸殊。
山有七百八十六怪,水有八百四十四精,舉頭有靈,草木皆神,凡人所擁有的刀槍棍棒,對於那些修煉百年的神鬼魔怪來說根本不值一哂。
然而,天地蘊“氣”,陰陽有“咒”。
關於“氣”,不必多說,便是我們在座絕大多數人都練過的“炁功”,所謂的“炁氣”。
為了對抗天道孕育出來的“妖”,人類在一百萬次的肉體鍛鍊後,從失敗中學習,自絕境中逢生,終於理出頭緒,開創了武術,漸漸發現了天地之間蘊藏著無窮盡的“炁氣”。
起先,人類只是對“炁氣”有了非常模糊的理解,但仰賴智慧與實踐,“炁氣”慢慢融入了武術系統,終於讓弱小的人類走上了“變強”的康莊大道。
這即是所謂的“以武悟道”。
許多掌握了“炁氣”的武術高手,不僅能劈斷堅石,以一當百,甚至還能用手中刀劍斬殺妖物,鬼神皆驚。
而“咒”,同樣自古有之。
以人類所能理解的語言來說,“咒”,可說是“宇宙間包羅永珍的各種能量,所共通的轉借契約”。
沒有不能訂定的契約,沒有不能轉借的力量,只是一切講究對等與交換,是以需要“修煉”。
原本“咒”只屬於修煉非凡的妖物與仙家所有,但不知為何、從什麼樣的機緣開始,或許是受多了“咒”的侵擾,少數的人類也開始得到“咒”的啟發,踏入“咒”的世界。
參悟了“咒”,人類得到了威力強大的超自然力量,口中唸唸有詞,手指結通印記,就能擊退神魔,進而支使妖物,正所謂“鬼使神差”。
“氣”與“咒”,孰高孰下,勝負莫測。
一般而言,習練“咒”的新術師,對抗妖魔的能力會大大領先鍛鍊“氣”的武者,但“咒”非常仰賴領悟力——也就是與生俱來的資質,除非是稟賦極佳者,根本無法進入“咒”的高深世界。所以鍛鍊“氣”的武者能力會逐漸追趕上習練“咒”的術師,乃至大大超越。
就結果來說,不管是任何時代的人類,刻苦修煉氣的武者,都要遠遠多過於鑽研咒的術師,所以威震天下的武將者眾,而留名歷史的術師則少。
小惜月和小神槍所在的梨園道門,便是使咒差神驅鬼最好的例子,而因為是後起之秀的道門,兼具著修煉咒和練炁氣,卻還是偏向煉氣武鬥多一些,請神降仙只是輔助手段。
八大道門之魁首,江西龍虎門,秦先生所在的旁門左道,湘陰背屍人,東北黑土地上的出馬仙,皆是如此,戰鬥手段離不開“咒”,卻都是修煉的淺薄,大多數時候,還是衝上去肉搏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