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刑部的人走後,高方清則轉身回了書房,緊接著一陣噼裡啪啦的聲音從房中傳出。府中人眼觀眼,鼻觀鼻,都不約而同地放輕呼吸,生怕一個不小心惹禍上身。
不一會兒,適才還整潔幹淨的書房轉眼便是一片狼藉。最後,高方清一腳踢翻書案,頹然地坐在地上。
到底高家還是難逃一劫。
高方清耳中不斷回響著林尚書臨走之前所說的話,所有的不甘和憤怒統統都變成了恨意。他看著地面上被砸得細碎的瓷片,眼底的寒意愈盛。
沈時硯,你不仁,休怪我不義。
既然你要拿走我拼盡全力所守護的東西,我也要不惜一切讓你付出同等的代價。
高方清猛地站起身,大步離開書房。
反正現在高家的結局已定,他再也沒什麼事情可顧慮了。
如此,便魚死網破好了。
......
不出三日,蓬萊的事情便傳開了。尤其是當百姓得知了蓬萊書院下建有一座石殿祭臺,裡面還藏著成千上百的骨瓷,他們對此等令人發指的行徑,頓感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一時間,全國各地的百姓都在猜測其幕後主使究竟是誰。有人說高家,因為蓬萊書院的修建乃是高家人主要操辦;有人說沈時硯,因為有小道傳言稱那石殿內擺著沈家人的牌位;也有人說玉清宮,因為趙熙去蓬萊後,立馬派人追殺島上的道士。
朱雀大街的一個餛飩攤處,有三個漢子聚在一起激烈地討論此事,他們各執一詞,說得有理有據,誰也不肯承認自己的猜測是錯的。然而正當三人唾沫橫飛的時候,十幾匹駿馬從街道飛速駛過,揚塵數裡。
有人眼尖,立馬認出了騎在馬背上馳騁的人:“那不是大理寺的公差們嗎?他們這急急忙忙地是要往哪裡去?”
另一人探頭望去,咂摸了一下嘴:“好像是玉清宮的方向。”
而後他一拍大腿,抬高了聲音:“你們看,我就說吧,蓬萊書院這件事肯定是玉清宮搞的鬼!要不然官家何故命人殺那群道士呢。”
攤主端上三碗餛飩,插話道:“等官家歸京,一切不就真相大白了嗎?”
三人紛紛附和。
這個討論雖然沒有得出結果,但那漢子所猜的不錯,這群大理寺公差所去的地方的確是玉清宮。
高方清勒緊韁繩,翻身下馬。
旁邊的人猶豫道:“少卿,蓬萊那事還沒有個定論,官家也沒回來,咱們真要如此?”
高方清冷睨他一眼:“那你是準備在這裡等官家回京,還是聽從我的命令?”
那人冷不丁打了個寒顫。
往日高少卿很少動怒,整個人懶懶散散,看起來不太著調,人也隨和。如今這副模樣,不由讓人心生怵意。
而高方清說完這句話後,直接闖入玉清宮。他沒時間再去浪費了,眼下刑部正在緊鑼密鼓地調查蓬萊瘟疫這件事,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所以他必須要趕在趙熙回京的之前,做好計劃中的一切。
被留在原地的大理寺公差們,相視一眼,只能硬著頭皮跟了上去,協助高方清把玉清宮的人全部帶至高家。
但他們誰也不清楚這位高少卿到底想要幹什麼。
......
又過兩日,天子歸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