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這些人最終的命運如何,垂死一擊總歸是非同小可,李家如今虎踞長安,驍果軍這一擊自然要由李家承付。
身為武人自然不會畏戰但也不能浪戰,在這一點上李世民與兄長思慮基本相同,既要取勝也不能讓李家損失過大,失去爭奪天下的資本。
“父皇終究是要打出去的。
關中之地難養大軍,如今我家麾下兵馬號稱二十萬數,實兵幾何怕是連父皇自己都搞不清楚。
只是楊廣這些年窮兵黷武消耗財力,國庫積粟大不如前。
困守關中遲早會糧草斷絕,是以不管如何,大軍都要往外打,以天下為就食之地。
和驍果軍正面交鋒幾乎不可避,也不光是驍果,蒲山公的瓦崗軍、王世充的洛陽鷹揚,再就是天下這許多英雄豪傑。
這些軍隊,我們遲早都要遭遇,怕也是無用。”
說到這裡李世民又看看徐樂:“樂郎君得早點把身子養好,你我兄弟一起領兵出陣,和天下這許多英雄好漢分個高下,那才叫痛快!”
徐樂道:“這話說得不錯!男子漢大丈夫當有這份胸襟,不管想要什麼,總是要靠自己的本領手段去爭奪,這樣到手的才心安理得。
立身處世如此,打天下也是一樣。
名位總歸也要靠自己的本領去掙,只要功勞大,天下人自然就會服氣。
要做萬民主,必要天下服。
你的戰功在那裡誰也奪不走,便是主公也不能和天下人對著幹。
不過要想和天下英雄爭鋒,可不能只靠一支玄甲騎。
得把大軍的兵權都拿在手中,以十萬軍馳騁天下,這才是大丈夫的手段!”
李世民對此也深以為然,“這話說到某的心裡去了。
玄甲騎就是我手中的鋒刃,不過也要有其他軍馬為輔,不能光讓玄甲拼殺。
樂郎君幾人此番就是吃了人少的虧,否則何至於傷成這般模樣?”
徐樂看看李世民,一個念頭在心裡轉動:要想掌握大軍,就得在主公面前賣好。
此番二郎闖得禍事不小,萬一讓伯父覺得他為人孟浪不足以掌大軍,豈不是誤了大事。
或許……可以送一樁大功於二郎,看看能否憑此功勞折抵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