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郎卻對劉文靜的賦詩大業,沒有半點興趣,難得有點心神不寧的站在視窗,不時從窗縫向外觀望。
有的時候還耐不住性子,來回走動幾步。
張四郎的動靜,終於攪擾到了劉文靜。他不耐煩的驟起眉頭,怒道:“張四,你就不能消停一會兒?焚琴煮鶴,莫此為甚!”
張四郎忙不迭的躬身賠罪,直起身來,突然側耳傾聽一下,又將窗戶拉開了一條縫。
劉文靜重重一拍几案:“出去!”
張四郎又一躬身,指著窗戶縫隙:“門外車馬到來,正是太守儀仗。”
劉文靜頓了一下,大笑起身:“終於來了!”
他推案而起,再也不看那張籤紙:“更衣!王太守架子好大,我奉唐國公旗號而來,也只見著他一面,就給趕出門來。不過王太守終究是知道厲害,這北地之事,哪裡能離得了唐國公!”
此刻在館驛之外,車馬紛紛,已至門口。隊伍當中,俱是王仁恭儀仗旗號。而王仁恭策馬而行,身邊還有兒子王仲通跟隨,數十親衛簇擁。馬上王仁恭白鬚飄拂,雖然經歷一夜忙亂緊張危險,但此刻王仁恭臉上,仍然看不出多少疲態,仍然眼神銳利如電。
倒是跟在王仁恭身邊的王仲通,臉色青黑,兩個大大的黑眼圈,似乎還在驚魂未定之中,馬上無數次的想打哈欠,卻還勉強都忍住了。
未曾到館驛門口,驛丁都忙不迭的迎了出來拜倒路邊。
王仁恭等也稍稍放慢了腳步,這個時候必須等劉文靜迎出來,不然一郡太守的面子沒地方安放。
劉文靜也是沉得住氣,在這刻意容出來的時間中,一直沒有現身。
王仲通臉上閃現出怒氣,不時望向父親。王仁恭卻木著一張臉,沒有半點情緒波動。
隊伍終於來到館驛門口,這個時候才聽見腳步聲響動,劉文靜在護衛跟隨下滿面春風的迎出,降至階下抱拳稟手:“郡公親臨,劉某未曾遠迎,當真罪過!”
當初相會,倨傲無倫的王仁恭,這時臉上馬上就顯出親切笑意,丟開韁繩翻身下馬,快步上前,執著劉文靜雙手:“某未曾具帖,就上門而為惡客,倒是劉公不要見怪才是。如此禮數,某如何當得起?”
劉文靜滿臉惶恐,連聲道:“某乃後進,論官不過一縣之長,論資歷更是對郡公瞠乎其後,如何當一公字?郡公直稱某名即可!”
王仁恭點著劉文靜哈哈大笑:“肇仁啊肇仁,你如此作態,卻不是怒某慢待於你麼?郡中軍務緊急,百事纏身,才讓肇仁在館驛久居,若有過錯,都是某一人的,肇仁不要再見怪了可好?”
兩人一團和氣模樣,讓王仲通忍不住都要翻白眼。而自家父親對河東唐國公低頭,更讓王仲通心中憤憤,可是現下形勢比人強,又有什麼辦法?
就在館驛門口,王仁恭仍然和劉文靜進行了全套禮數,讓兒子王仲通代替自己奉上名帖,再介紹王仲通與劉文靜相識,雙方揖讓了好一陣子,這才攜手入內,在驛丁早已灑掃乾淨的靜室,分賓主坐下,然後又捧起茶湯,互相禮敬示意。
看著今日分外和氣的王仁恭,看著他談笑風生言不及義的做派,劉文靜捧著茶湯沉吟一下,終於含笑開口:“昨夜善陽城外軍士攪擾,不知現下馬邑郡中,又有什麼變故不成?”
一言既出,席間頓時就靜了下來,王仲通望向自己父親。而王仁恭臉上笑意,就如刻在臉上一般,分毫未變。
安靜之中,王仁恭終於開口:“某正為此事而來,有事相求於唐國公,還望肇仁居中,多多為某美言幾句。”
劉文靜含笑拱手:“郡公但有吩咐,某敢不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