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盛唐風華>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 逐北(十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 逐北(十九) (1 / 2)

王仁恭性子剛嚴倨傲,從來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

或者換句話說,但凡上位世家出身,習慣了一出孃胎就一直處在人生上風。從來是行事果斷,百無禁忌。後世所謂此時世家出身人物行事有爽朗有俠氣,多半是有這個原因在。

如楊玄感,雖然父親楊素因罪死,但家族一直被大業天子優待,但稍覺不平,就掀起反亂,多少世家子弟腦子一熱就興奮相從。蒲山郡公李密,追隨楊玄感變亂被擒,一直也被優待,只因為押送軍士稍有不恭之意,這位蒲山郡公掉頭便跑,乾脆投奔瓦崗軍,乾脆當起了山大王,在關東之地繼續與大業天子幹到底。

今天耐著性子,主動上門,屈就劉文靜這種人物,王仁恭已經是放下太多身段了。

要知道劉文靜家世,不過也是八柱國家臣一般,出身太原王家的王仁恭,可是連八柱國都覺得是根基淺薄的暴發戶!

當來到堂前坐下,王仁恭再沒有心思和劉文靜多寒暄,雖然語氣仍然是客氣,卻直截了當的說出了此次前來的目的。

“唐國公奉天子命鎮守北疆,北地諸郡安危,當有唐國公一份責任。今劉武周勾連突厥,大肆招攬郡中兇黠之徒,有大舉南侵,吞併全郡,更南下河東,禍亂北地之意。某雖居郡守之位,但德薄力弱,難堪重任,但請唐國公遣軍一支,入馬邑郡中,以扼劉武周此賊兇焰。”

王仁恭肅容將這番話說完,居然還向劉文靜拱了拱手,以示請託之意。

一直侍立在父親身邊的王仲通,有些屈辱的閉了閉眼睛。最後還是撐住了,只是垂下頭來,不想看劉文靜那副得意的模樣。

劉文靜臉上卻沒露出什麼喜色,沉吟少頃道:“唐國公坐鎮河東,負北疆之任,但擁兵不過三鷹揚府,竭盡家財為國瞻軍,也只有二萬虎賁之士。關東有事,則要往援關東。雁門殘破,隨時還要關切雁門局面,天下板蕩,支撐不易,馬邑之事,只怕唐國公有心無力啊……”

在一瞬間,劉文靜就明白了王仁恭的心思。這也是在他的預料之中。

形勢比人強,雖然安定下來馬邑鷹揚府動盪的軍心,但這一場大敗,也徹底動搖了王仁恭的信心。他必須引入唐國公的勢力,來保住馬邑半郡的局面,然後再尋其他辦法打敗劉武周——畢竟劉武周勢力,還有其根本的弱點。

在擊敗了劉武周之後,到時候再怎樣和唐國公翻臉,那就是到時候再說的事情了。現在先生存下來要緊!

而王仁恭這個必然的選擇,也是劉文靜喜聞樂見的事情。

劉武周麾下人馬,戰鬥力實在超乎想象,又對唐國公方面不表善意。新招募了一位樂郎君,這個雲中城下一見的少年,實在是個天生將才,銳氣之盛,數十年來罕見,任何主君得之,都會如獲至寶一般!偏生卻為這個出身寒微之輩效力去了!

若說王仁恭行事仍然在預料之中,也在世家預設的規則中爭逐。則劉武周佔據馬邑郡的話,則給唐國公大業,會平添太多變數。

既然王仁恭一時弱勢,則唐國公就必須插手,維持住馬邑郡的均勢!

當初劉文靜最先出使雲中,就是以為劉武周是弱勢一方,想代表唐國公插手其間,拖住那時在馬邑郡不可一世的王仁恭。現在王仁恭的虎皮被戳破,行事方略掉過來也是一樣的。

雖然已有答應之意,但劉文靜話語之中,仍然在推託遲疑,無非是為唐國公爭取更大的好處。

劉文靜這番話語,讓王仲通忍不住就抬起頭來,怒視劉文靜。

父親屈尊,已經給了你這小小縣令太多面子,現下居然還推三阻四,真當王家到了這等不堪的地步麼?

王仁恭卻並無什麼怒色,靜靜開口:“某隻要唐國公三千兵,不拘河東哪個鷹揚府都可。唐國公兵馬到來,劉賊必然有所忌憚,最後除賊之事,還是王某一人任之,絕不讓唐國公兵力有所耗損。”

劉文靜不語,靜靜等待王仁恭繼續說下去。三千兵馬,為王仁恭撐腰,沒有開價,如何行得?

王仁恭也不耐煩和劉文靜這等小人物討價還價,一下就將自己願意給出的條件說到了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