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樓作別朱童後,常淩已經帶著食盒回家了。
他們打算在城中賞燈閑逛,自也不必坐馬車。
把鬥篷穿好,喻商枝就任由溫野菜挽著自己的手臂,領著兩個小的沒入了人流。
長街迢迢,放眼望去,花燈如長河,將冬夜映得恍若白晝。
上元夜外出,怎能不買花燈。
他們左看右看,最後選定了路邊的一個中等偏大規模的攤子。
攤主見來了客,立刻站起來招呼道:“幾位看看我家的花燈,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寧遠燈!”
說罷就拿起幾個展示道:“您瞧這個燕子燈,翅膀還會動,你再瞧這幾個魚花燈,兩條在一起的呢,叫雙魚吉慶,這種金色的,就叫金玉滿堂!”
這人此時藉著燈光,又注意到喻商枝和溫野菜連衣裳都是同一匹布料做的,頓時有了主意。
“哦對,我們還有鴛鴦燈,這位郎君,您和您夫郎一人提一個,誰看了不說一句琴瑟和鳴,天造地設!”
也是沒想到隨便選的攤子,就趕上這麼個能說會道的攤主,喻商枝噙著笑意,看了一眼溫野菜道:“咱們要不就買一對鴛鴦燈?”
最後這鴛鴦燈自然是買了,溫二妞和溫三伢則一人要了一個魚花燈。
手裡有了花燈,好像一下子就更有了逛街的興致。
一家人邊走邊看,時走時停,就連喻商枝這個現代來的人,一夜之間也為這個時代匠人的巧思震驚了好多回。
比如傳聞中的美人燈,湊近了看甚至連頭發絲都根根分明。
比如象馱寶瓶的花燈,上面的寶瓶裡還插著絹做的蓮花。
再比如傳聞中的走馬燈,一張張的圖案,能連成小小的皮影戲。
看燈的同時,溫二妞也沒忘了自己惦記著的,外來走商擺的攤子。
好在沒過多久,他們就到了走商擺攤的一條街。
這裡紮了連綿的布棚,每個棚子下都擺著桌子,或是直接在地上鋪一大塊布。
一路走過去,有南方的竹器、瓷器,甚至幹的海貨,也有更北邊的一些幹貨、動物皮毛。
喻商枝還在裡面發現了一些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東西,估計是靠近邊境,能與外族通商的走商搞來的。
走著走著,溫野菜就情不自禁地在一個攤子前停下了腳步。
喻商枝順著他的視線望去,發現這個一看面相就是北方人的漢子面前,擺放著幾把精美的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