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蘅記得那時,夏候滔時常出入深宮,還說七皇子身子不好,要入宮探望,不過四五日時間,七皇子暴病的那日,他回府得極早,是未正回的府,當天夜裡二更時,就有宮人來稟,說七皇子沒了。
原是尋常的風寒小症,怎就突然嚴重要了性命。
七皇子逝後,晉德帝下旨,賜封“賢王”。
他將“賢”字封號賜給了七皇子,當時夏候滔聽聞後,唇角上揚,譏諷地道“果真如此”,陳蘅追問是何意時,他卻再不說話了。
一個“賢王”讓夏候滔說出“果真如此”四個字,難不成,七皇子的死與夏候滔脫不了幹系。
夏候滔早前與七皇子關系並不算多親密,幾乎是二人走得近後,七皇子才染了風寒,在他們兄弟最為和睦時,七皇子病逝,夏候滔幾乎與七皇子同進同出。
夏候滔為什麼要說“果真如此”,為什麼在聽宮人稟報說七皇子沒了後,扯著嗓子嚎啕大哭,彷彿逝的不是皇子,而是長輩。
當時,陳蘅還當他真是悲痛,可現在想來,那不是悲痛,根本就是在演戲,而看戲人是報信的宮人,是給晉德帝演的、給太後演的,給所有演的戲。
就連她也被他的哭感動了,覺得他憐愛手足,如今回頭再看,在宮人離開後,他雖在哭,可神色裡卻有一種陰謀得逞的快意,一句“果真如此”似在證明著什麼。
陳蘅問道:“七皇子怎麼看秦維求靜表姐的事?”
德淑道:“他說,事急從權,若不是秦維救莫靜之,恐怕就算他將人帶回岸,也是無力迴天。他不介懷此事,相反,因為莫靜之受到的傷害,他很心疼她。”
七皇子這般說,恐怕最感動的人是太後。
莫靜之不會感動,莫靜之知道自己要選擇什麼樣的人,她的心裡只有一個王三郎。
只是這樣的感情糾葛,必不是她想要的。
僕婦見幾人說完話,方不緊不慢地福身道:“稟永樂郡主,河東的王三郎想請郡主過河鬥書畫,不知郡主能應否?”
陳蘅想著莫靜之的事,就算到了如此,莫靜之的心還記掛著王灼,若她與王灼走得太近,不是給莫靜之徒惹煩惱。
莫靜之是她的表姐,也是少有的女郎之中,不會因為嫉妒去害人、去恨人的人。
這樣高潔的女郎,便是她也想心疼、呵護二三。
“你回了王三郎,他之書畫與我之書畫,如春花秋月,各有其風,無所謂誰更好,誰又略差,不鬥也罷,望他歇了此心。”
僕婦應答一聲“諾”,轉身回了曲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