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棋定今生> 第二十九章 風雨欲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九章 風雨欲來 (1 / 3)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武漢是一座歷史悠久而又具有傳奇色彩的城市。位於武漢市北郊的商代盤龍城遺址,可以證明武漢城市發展的歷史大約有3500年。經古代文明孕育,至東漢末年時,龜山、蛇山築有軍事城堡,奠定了漢陽、武昌城市的基礎。至明成化年間,漢口鎮開始形成,遂完成三鎮鼎立格局。

武漢號稱“九省通衢”之地,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名勝古跡數不勝數,歸元寺、東湖、古琴臺、長春觀、閱馬場……而為個中翹楚的則是黃鶴樓。

到武漢遊覽的人第一個目的地大抵是要去黃鶴樓的,在外人的印象中,除了武漢夏季的天氣嚴熱之外,便算是黃鶴樓與人的印象最為深刻了。

黃鶴樓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相傳乃一辛氏女子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複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黃鶴樓瀕臨萬裡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遊覽勝地。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遊、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裡遊樂,吟詩作賦。而崔顥的《黃鶴樓》詩,一直被認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誦。因這首詩,使很多人産生了對黃鶴樓的懷念。關於黃鶴樓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傳說是有一位名叫費韋的人,在黃鶴山中修煉成仙,然後乘黃鶴昇天。後來人們為懷念費韋,便在這黃鶴山上建造了一座黃鶴樓。崔顥的詩與此有關,詩雲:“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中日韓三國業餘圍棋擂臺賽便在這風景優美的黃鶴樓邊正式的拉開了帷幕。而根據組委會的安排,所有的對局都會將在這讓人遐思無限的黃鶴樓上進行。

此時的溫快正站在黃鶴樓下,娓娓的向琳風和劉長風講述著有關於黃鶴樓的故事。

劉長風的身形依舊有些佝僂,臉上的氣色也不是太好,但因為是第一次來到武漢,站在這雄偉的黃鶴樓下,心情顯得十分興奮。而在一旁的琳風卻對如斯的美景毫無興趣,眼光只是定定的落在了劉長風的身上,眸子裡滿是憂慮和擔心。

溫快一邊看著手中的旅遊地圖,一邊向兩人介紹道:“現在的黃鶴樓是在原先老樓的基礎上重建的,原先的古黃鶴樓共有三層,高是九丈二尺,加銅頂七尺,共成九九之數,而現在的新樓則要雄偉多了,共有五層,加五米高的葫蘆形寶頂,共高五十一點四米,比古樓高出將近二十米。古樓底層各寬十五米,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三十米。所以說,黃鶴樓不是修複,而是重建的。它保留了古樓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據現在的需要和人們對審美觀點的變化來設計的。”

劉長風在一旁連連點頭,說道:“好啊,好啊,能在這黃鶴樓上與棋界高手手談一局,也就不枉來到這世上一回啊!”

溫快用手遙指黃鶴樓的對岸,問琳風:“你知道對面的山是什麼山嗎?”

琳風搖了搖頭問:“什麼山啊?很有名嗎?”

溫快笑著說:“那就是龜山了,它也是來武漢旅遊的人必去的地方,倒不是風景有多秀美,而是位於龜山西麓的古琴臺實在是太有名了。”

琳風呀了一聲道:“是不是就是伯牙遇子期的那個古琴臺啊?”

溫快點了點頭說:“不錯,這個古琴臺正是為了紀念伯牙彈琴遇知音鐘子期而修建的,它又名伯牙臺。”

劉長風在一旁說:“我從小到大隻知道下棋,不過這伯牙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一說還是聽說過一二的。”

溫快微微的笑著說:“《列子·湯問》裡有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