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御人> 227 徹底了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27 徹底了斷 (1 / 3)

227 徹底了斷

父母與爺爺一走,正氣院頓時冷清了不少,其實他們三個也不是吵鬧之人,不過有他們在,白茯苓總覺得不管身處何地都平安喜樂。

冬天腳步漸近,天上開始飄起雪花,有時白茯苓一個人坐在窗邊看著滿院子白茫茫,會感到無比的孤寂。像她這樣錦衣玉食、奴僕成群的人都覺得這樣無聊等待的日子難熬,真不明白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是怎麼熬過去的,不過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等的都是一個混賬男人!

王寶釧等待的日子裡並不知道丈夫在外邊已經另取公主,而她卻是清清楚楚知道海浮石在利用她,與其說是等一個答案,不如說是等一個理由,可以讓她死心的理由,可以讓她心無牽掛地離開的理由。

說到底,她由始至終冷眼旁觀,等著海浮石犯錯,等著海浮石變心,等著自己可以光明正大與他分手的機會,她最愛的只是她自己罷了。

這樣的自己,真是自私自利可惡透頂!可是她的生命太過短暫,實在承載不起太多的責任與情愛,所以就這樣……

正氣院的日子平靜得可以讓人忘記時間的流逝,十月,海浮石還是沒有半點訊息,不過白茯苓還是可以從一些最近發生的大事上猜到他的大致行蹤。

五雲門、飛瓊宮等幾個當日暗裡投靠皇帝,迫使海浮石出面與魔教決戰的門派先後遭到魔教的報復,起先是這些門派的分舵以及在外行走的重要人物遭遇魔教突襲,魔教的手段極是血腥,不動手則以,每次出手都不留活口,從七月至今已經有上千人死於魔教的血洗行動之中。

武林盟里人人自危,想要聯合起來共同對抗,魔教的人卻滑溜非常,來無蹤去無影,要想組織起來攻打魔教總壇,甘遂的師弟曹梓卻放出話來,魔教隨時準備放棄總壇,但只要哪個門派參與此事,就準備接受魔教上下無窮無盡的追殺報復吧。

本來躍躍欲試的各個白道門派一看五雲門等幾個大門派損失慘重的境況,便紛紛偃旗息鼓不再提攻打魔教的事情。武林盟裡也曾商議過要選出一位有實力號召各門派攜手、德高望重的大俠為代盟主,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前任盟主赤地榆,這赤地榆卻稱病不出。

另外找了符合條件的幾個人,卻仍是沒有一個人願意出面。能夠在江湖中混成老資格的除了武功之外腦子也十分靈光,當日五雲門與飛瓊宮聯合起來,藉著三皇子的威勢意圖逼迫哄騙白茯苓承認海浮石死訊,最終被白茯苓整得灰頭土臉的事已經風傳整個武林,大家不見得完全相信白茯苓所說的海浮石未死的話,但是卻從中嗅出了一些不尋常的味道。

白茯苓年紀小又是女子還可以說是一時情痴糊塗,可她的爺爺乃是大名鼎鼎的首輔白常山,他竟然放任唯一的孫女兒留在武林盟霸著正氣院,甚至連三皇子的人都敢隨意驅趕得罪,這說明什麼?

要麼海浮石真的未死,要麼就是某個強大的勢力在背後主導支援白茯苓的行為,目的暫不明確,可是這樣就夠了。

這個時侯為了個“代盟主”的名頭去跟瘋子一般的魔教妖人拼個你死我活,值得嗎?流血流汗到最後,多半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傻子才會去幹。

五雲門等被迫無奈,只得將各處分舵關閉,將散落在外的門人弟子以及重要人物全數召回,緊守山門,靜觀其變。

他們現在悔得腸子發青,當日急急投靠皇帝以為從此就能飛黃騰達,沒想到好處沒沾上,反而惹下這樣的大禍,到了這個時侯,京城裡卻再沒有任何訊息,也不給他們庇護幫助,由著他們自生自滅,面對可怕的魔教報復。

這都算個什麼事啊?!

魔教的報復行動十分聰明,針對性也強,他們只對付上次主導攻打魔教總壇的幾個大門派,其餘白道門派世家秋毫無犯,這樣的舉動使得那些搖擺不定的門派世家更堅定了作壁上觀,絕不插手的決心。

幸好魔教大舉攻擊白道門派的同時,內部也不斷內訌,幾個不太安分的舵主長老頻頻扯後腿,五雲門等才有了喘息的機會。

也不知道是否因為海浮石忙於在幕後組織魔教報復剷除武林盟中的異己,無暇繼續對皇帝下藥,京城裡皇帝的病體在一大幫太醫的聯手救治下似乎有所好轉,京裡幾個皇子日日進宮去獻殷勤,希望能夠得到皇帝的歡心進而成為名正言順的接班人。

楊珩彷彿對京城裡的事情毫不關心,上了奏章陳述寧安河兩岸災情嚴重,自請留在寧安河一帶賑災,救助流離失所的可憐百姓,同時組織民夫工匠,準備來年逐步重新修築河堤,以免再發生類似慘劇。

朝廷無法提供足夠的賑災錢糧,楊珩便輕車簡從帶人向附近未受災荒的州縣調借籌措,行蹤比魔教妖人還要飄忽,皇帝派去催他回京的欽差追了他兩三個月都沒能追上,聖旨更無法送到他手上。

皇帝想指使言官藉著自己重病而楊珩拒不回京,彈劾他沽名釣譽不孝君父,楊珩卻早一步派人大張旗鼓入京送上請罪奏章,大談寧安河百姓血淚苦況,稱自己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京城伺候在君父病榻之前,但眼見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想到君父平日教誨,要以萬民為重,所以含淚忍痛留在寧安河繼續賑災工作,為了表示對君父的孝心與歉疚,他決定每日茹素焚香、並唸誦抄寫佛經百遍替君父祝禱安康。

奏章寫得情真意切,又暗中派人四處流傳,搞得京城人盡皆知,百姓交口稱讚楊珩仁孝,皇帝拉不下面子逼他回京,不由得暗歎自己之前實在太過失策,竟然放這小子離開京城,現在想重新控制他,談何容易?!

皇帝在病中左思右想,再加上江湖上的種種動靜以及楊珩的所作所為,已經知道自己上了兩個兒子的惡當,可是他現在已經分不出精力去對付兩個不肖子了。

留在京裡的幾個皇子個個巴望著他的皇位,小手段日日花樣翻新,趁著他病在床上無法親政,明裡暗裡四處拉攏大臣,國庫空虛,人心渙散,各處地方災荒叛亂此起彼伏,朝廷裡連平叛的軍餉都拿不出來,皇帝每天聽著這些讓人心煩的壞訊息,煩躁不已。

他的病情起起伏伏就是不見好,御醫們想盡了方法都只能緩和,無法根治。這病來得奇怪,皇帝暗下懷疑是甘遂動的手腳,可是他明明已經很小心防範了,青衣衛中也有用毒的行家高手,就是沒有一個人看出他有中毒的跡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