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 各有目的
北關城雖然地處邊陲,地方狹小,建築破敗陳舊,但是它有京城沒有的新鮮活力,南來北往的客商為這裡帶來必須的養分,滋養著這座小城,處處呈現出蓬勃生機。
朝廷拖欠鎮北軍的軍費軍餉不是一朝一夕,但是就楊珩所見,鎮北軍的裝備待遇,恐怕連待遇最優厚的京軍也比不上,不得不說,陸英在這方面確實很有才能,或者說他的幫手——白家很有才能。
白家這樣的財力,就是自己養出一支私軍也不難,但是偏偏把錢投在鎮北軍身上,而且目前看來,白家沒有掌控鎮北軍的意圖。
楊珩有種強烈的感覺,北關城只是白家與陸英暫時的棲身之地,他們沒打算一直待在這裡,這只是他們通往某個目標的跳板。
白家與陸英的目標是什麼?顯然與祁國的政局無關,否則陸英這幾年不會對朝中大小事情避而遠之,甚至在北關城局勢已經相對穩定的時候,依然從不返京更不與朝中官員往來打點,甚至他這個欽差大臣、正牌皇子送上門來也一派冷淡疏遠的姿態。
陸英敢毫不避諱他地公然帶著鎮北軍殺人放火,搶劫銷贓,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吃定了他不會把這些事捅上去,又或是就算捅上去了短期內也不會有什麼後果,二是他壓根不在意鎮北大將軍的權位,就算罷官免職也沒關係,這就是所謂的無欲則剛。
楊珩一口飲盡杯中的茶水,對列當道:“不管我們的陸大將軍心裡想的是什麼,必然與白家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只要盯緊了白家的動向,不難猜出他究竟意欲何為。”
列當點頭稱是,從袖中取出一封信函雙手遞上去道:“刺客之事屬下前些天請‘千曉樓’的人代為打聽,已經有結果了,前後幾次行刺殿下的並非出於一處。”
楊珩接過信函看了,道:“秋風閣與三殺?本宮記得,秋風閣大概十多年前經歷一場內亂,已經銷聲匿跡多年了吧。”信上所寫,楊珩第一次在北關城內遭遇大批刺客圍困追殺差點喪命,乃是秋風閣的手筆,之後的則是一個名叫‘三殺’的殺手組織所為。
“是,據聞現在的秋風閣乃是當年內亂餘下的部分殺手重新組織起來的,雖然不及從前的聲勢實力,但高手不在少數,仍是江湖中數一數二的殺手組織。聽千曉樓的口氣,他們刺殺殿下不遂,不知為何忽然不肯再繼續刺殺任務,反而原銀奉還主顧,聲言不肯再插手此事。”列當想破腦袋也想不出其中原因。
楊珩也不記得自己曾經認識過什麼足以影響秋風閣不接生意的厲害人物,但秋風閣能夠退出,對他而言是大大的好事一樁。
“三殺……那就是說,還會有一次刺殺了?”楊珩皺皺眉頭,想起另一夥要追殺自己的棘手人物。
三殺這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個組織有一條奇怪的規矩——他們每接一單生意,最多會派出三名殺手,不死不休,如果三名殺手均事敗身亡,他們將再不會派人刺殺。
直白點說,交給三殺的殺人酬金是買他們三名殺手的性命的。
三殺手下的殺手論武功高手甚少,但是善於藏匿,男女老少均有,每人都有一手拿手絕活,經常在出其不意的時刻施以突襲,通常都一擊斃命,能夠在三殺手下生還的人不多。
而且三殺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管刺殺成功與否,都不會留下任何可以供人追蹤的線索,更絕對不會透露主顧的資料,所以雖然收費高昂而且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依然很受主顧們的歡迎。
要刺殺楊珩這種身份高貴的皇子,再沒有比三殺更合適的了,所以那個隱於幕後的主事者會改為找三殺出手,也完全合乎情理。
列當點頭道:“是,後天殿下就要離開北關城返京,刺客極有可能在今明兩天下手。”
楊珩揚揚眉頭,笑道:“既然如此,本宮就好生看看,他們還有什麼手段!本宮反而好奇,這千曉樓是什麼路數,訊息真真靈通。”
列當想了一陣,道:“屬下覺得,這千曉樓多半與宮中有些關係……”
“就因為他什麼生意都接,只要碰到宮中、朝廷中的事情就到此為止嗎?”包括這次,千曉樓替他們查探的訊息也僅止於受僱的殺手來自何方,至於僱主是誰卻隻字不提。
楊珩雖然看似極少離開京城,但處心積慮培養了眾多耳目,對於江湖中的事情也知道不少。祁國皇室一直與江湖中的世家名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說每一個名門大派、武林世家的背後,或多或少都有著祁國皇室、朝廷要員的背景。
京中權貴透過這些人控制平衡民間勢力,也透過這些人為他們做一些不便直接動手做的事情。楊珩在這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