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以西的磁縣附近,新一批禁軍招募完畢,在此集結訓練。他們都是從全國各地自耕農中徵召而來的,服役期限只有兩年。
如果從訓練開始,到能夠正式參戰,這個時間差不多也要半年。基本上說,也就是正式服役一年半就會退伍。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等於是在為國家儲備能戰之兵了,短期看,絕對是個虧本的買賣。
周國皇帝宇文邕,絕不會採用這樣的兵制。因為對於現在的北周來說,人力資源,已經成為了發展的瓶頸。精兵路線,才是最需要的!
而齊國的人力資源極為豐富,高伯逸有平定天下的志向,甚至將來還要驅逐突厥,吊打高句麗,經略遼東。
沒有大量經過初步訓練的兵員,是沒有辦法維持這樣局面的。所以齊國調整招兵的政策,也在情理之中。
平原中央預設的“戰場”兩邊,都壘起了土丘,新兵們都在土丘上整齊坐定,伸著腦袋去觀看平原兩端列陣的神策軍精銳。
某個土丘上設立的“點將臺”上,高伯逸叉著腰,看著戰場上列隊整齊的神策軍,扭過頭對張彪說道:“發訊號,可以開始了。”
此次演練的主要內容,是步騎對抗,弓弩與騎兵對抗,戰線對壘的情況下,如何迂迴包抄。說白了就是不借助任何地形,真刀真槍的來一場“硬對抗”!
春耕剛剛結束,高伯逸就馬不停蹄的準備看一場好戲了。此次對抗,神策軍的標準裝備“箱車”,已經消失不見,據說是已經從主力隊伍中退役,交給前線府庫,用於輔兵運糧。
不再參與正式戰鬥。而取代箱車的,是一種名叫“二輪推車”的裝備,據說這個名字還是高伯逸起的,極為庸俗,倒是有種莫名的親切感。
顧名思義,這種推車,就兩個木輪子,極為輕便。平時由輔兵裝箱,站前臨時組裝,據說一組熟練的輔兵四個人),一炷香時間就能將推車組裝好。每一輛車的零件,都可以互換,部件損壞後,可以替換重組。
車軸用的精鋼,乃是鄴城的作坊集中打造的,採用了最新的鍊鋼技術,燃料為石炭煤),又採用了風箱等新裝置,因此爐溫較高。
這種推車除了車軸外,其餘部分造價極為低廉,甚至在邊境的縣衙府衙所在地,找些木工就能搞定,非常適合在邊境打消耗戰。
二輪車的正前方是一塊厚木板,有木條做支撐,外面蒙了一層棉布,棉絮,特殊紙張與細柳條交錯的“蒙皮”,韌性與硬度都不缺,表面上一層桐油,下雨天這種二輪車還有避雨的功能。
就是不怎麼耐火燒,這一點倒是跟之前的箱車沒有本質區別,不能用於攻城戰,但是打野戰是非常犀利的。
張彪拱手對高伯逸行禮道:“喏,負責記錄和評判的人也準備好了,這就開始!”
說完,他從腰間掏出一個又短又細的竹筒,用火摺子點燃。
“砰!”
一朵鮮紅鮮紅的煙花,在空中燃放,順便還在空中留下了大量的紅色粉塵。鑑於如今北周也有部隊用煙花發令,高伯逸便親自督造,改良發令煙火。最主要是,就是增加了“染色劑”的成分。
讓其白天的時候,在發射後,也能在空中經久不散。
一聲令下,位於東面的神策軍周敷所部,開始結陣,二輪推車橫向間隔不到一步,已經列陣完畢。車前蒙皮的空缺位置,還“別出心裁”的裝上了尖尖的撞角。
這可不是高伯逸的建議!而是二輪車裝備到大軍之後,士卒們自己想出來的,稍稍改動下就可以。得知這件事後,高伯逸只能感慨,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作為第一線打仗的官兵,他們自然知道什麼裝備好,什麼玩法好。
畢竟都是跟性命相關的東西!
演習開始,位於西面的老魚帶著神策軍的騎兵主力,從大陣兩翼迂迴,避過了二輪車組成的嚴謹陣列。周敷讓位於大陣後方的步槊兵變陣,長槊位於軍陣側翼。
老魚帶著輕騎兜了一大圈子,沒找到突破的機會,只得跑對方大陣的最後方,隔得有好幾百米遠不動,遠遠觀察,引而不發。
土丘高處看到這一幕,高伯逸不動聲色的微微點頭,老魚打仗還是很穩,現在周敷這邊軍陣未亂,強行衝上去只會損兵折將。相反,在敵軍側後方掠陣,讓馬匹休息一會,順便隱隱威脅不讓周敷衝鋒的時候盡全力。
現在神策軍對於各種套路都能熟練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