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逸問了一個跟剛才幾乎毫無關係的問題,聽得盧勇一臉懵逼。
“大概……不是吧。”
書上說姜尚垂釣於隱溪而遇文王,顯然不是這條大河。丹水可不窄呢,再怎麼看也不是“小溪”的那種規模啊。
“這年頭已經沒有周文王了,更沒有姜尚,甚至連諸葛亮都沒有!有的只是段韶之流這樣的亂臣賊子!”
高伯逸的話語十分虛偽,其實盧勇此刻在心裡補充了一句。
你和段韶乃是一丘之貉,但是話說回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種時代,不是老實人的時代,而是野心家們的樂土。
就算沒有段韶,也會有張韶、李韶,就算沒有高伯逸,也會有張伯逸、李伯逸,實際上並沒有本質區別。
無非是看誰的船比較穩。
對於這點,蟄伏了二十多年的盧勇看得十分通透。
“大都督說的是。”
“你沒有說實話。”
高伯逸站起身,伸了個懶腰繼續說道:“其實你是想說,下次與段韶交戰,他會更謹慎,犯錯的可能會更小。
感受到快無路可走的鮮卑軍戶們,很難說會不會絕地反擊!若是與段韶速戰,只怕會正中他的下懷,而神策軍驕兵必敗,勝負兩說,對不對?”
高伯逸像是能猜透盧勇心中想什麼一樣,想到的,還沒想到的,都被他說了出來。
最近一段時間,盧勇就經常聽聞一些關於高伯逸的傳聞,越來越是感覺此人……怎麼說呢,大概用“深不可測”來形容比較貼切吧,有著年輕人很少見的沉穩與城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盧將軍不用緊張,今日我們就是閒聊。說說看,以你對鮮卑軍戶們的瞭解,這是一些什麼樣的人。”
“質樸,很質樸的一群人,他們對於生活的要求不高。”
盧勇想都沒想就說道。
所謂“質樸”,就是“愚昧”跟“食古不化”的另一種委婉說法,這就好比說“民風淳樸”在某些場合跟語境裡面並不是什麼好話一樣。
“剛健、尚武。”
這話言外之意,就是喜歡用刀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喜歡用腦子去解決。
高伯逸微微點頭鼓勵道:“盧將軍可以說得更詳細一些,事無鉅細的舉出一些例子來。”
盧勇開始講述晉陽鮮卑軍戶們的日常生活,他們是處在一種半農耕半遊牧的生活方式。種地和打獵攝取肉食,都不耽誤。
但是很顯然,隨著突厥的崛起,以及軍戶人口的增加,農耕所佔的比例,這些年已經逐漸增加。換句話說,他們現在與漢族的農民有著更多的相似性,而漸漸的褪去了草原特色。
很容易理解這個道理,因為農耕收成相對穩定,而且北面的草原被突厥人佔據,想去打獵那是很有風險的一件事!
高洋出擊草原帶來的各種紅利,這些年也都已經消失殆盡了。所以段韶起兵奪權,從內部說,他還是有底層支援的。沒有鄴城的財富,這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很難活過今年冬天,更別說將來了。
“盧將軍的話,讓我心中更有底氣了。走吧,一起回去,明天點兵,我來演一場戲給將軍看看。”
喜歡北朝求生實錄請大家收藏:()北朝求生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