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走滏水陘的話,鄴城到晉陽的距離可以說相當遠。
先要走水路,沿著白河到黎陽。從黎陽再過枋頭的水利設施,直接進入黃河。
沿著黃河往上游走到北豫州今河南新鄉一帶),再到河內郡今泌陽一帶)。這裡已經非常靠近北周的邊界,如果在平時,只怕會引起宇文邕的極大震動。
不過此刻這位皇帝正御駕親征,離晉陽以北的草原不遠,倒是無暇顧及齊國國內的動靜。
到了泌陽以後,北面就是晉城了,直接走陸路就能到達,沒什麼阻礙。泌陽是個四處漏風的地方,無險可守,北面的晉城,才是防禦晉陽鮮卑唯一的,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可以說一旦城池失陷,段韶帶著人馬從泌陽入中原,可以肆意馳騁,甚至還能將洛陽地區洗劫一遍。當然,北齊在洛陽也有重兵集團,這些年為了防備北周,又經營得跟堡壘一樣,段韶才不會那麼傻呢。
他會丟著洛陽不管,然後沿著高伯逸的行軍路線一路向東,攻打鄴城!
鄴城西面,可沒有像滏水河這樣的天然防線了。事實上,歷史上北周滅北齊也是打下晉陽之後,也是沒有走滏水陘,而是直接沿著河東河內這條線,長驅直入橫掃北齊!
說真的,這是北齊的軟肋,若是沒有精兵強將,這條線神仙也防不住。
高伯逸帶著神策軍各部約一萬五千人,沿著水路西進到伍城郡的汲縣今河南衛輝市),並在這裡駐紮不走了。
汲縣可是姜太公的故里,歷史厚重,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說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不為過。
夏商周時代,這裡發生的故事很多,一茬接一茬的。
這天冬日的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高伯逸在丹水邊垂釣,他的貼身護衛竹竿站在一旁把自己當成石像。
新投靠高伯逸不久的盧勇“老將”,則是心懷忐忑的坐在高伯逸身邊的大石頭上,一同垂釣。
“丹水清澈,不知為何會叫丹水呢?”
高伯逸有些疑惑的問身邊的盧勇道。
“大都督,這個您有所不知了。傳言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鮮血流入丹水,導致河水變色,丹水因此得名。”
盧勇煞有介事的說道。
這話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丹水的上游就是高平,也就是長平。長平那邊血流成河,自然會把丹水染紅。
當然,只是有此一說罷了,傳言的成分居多。
高伯逸雖然這麼問,不過顯然知道這條河為什麼叫丹水。《山海經·南山經》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
也就是說,丹水之所以叫丹水,是因為有個山叫“丹山”,礦石很多高伯逸估計是鐵礦石)。
“盧將軍覺得此戰我們勝算幾何?”
高伯逸意有所指的問道,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更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特別是對於盧勇這樣剛剛投靠過來的“降將”。
可是卻也不能不回答。
大領導跟你談心,問你問題,你能裝作沒聽見麼?
“末將不知道,這次晉陽六鎮大軍……崩潰得有些莫名其妙,這不是他們的水準。”
盧勇的言外之意便是:你或許能贏,但恐怕不會像你想得那麼輕鬆。
甚至還有可能會輸!
“這裡是姜太公的故里,你說他當年就是在這裡垂釣,碰見周文王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