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強行佔有了大姨子李祖猗,自然心情緩和了許多,臉上的陰沉也看不見了,和近期動不動就暴怒殺人的狀態大不相同。
這天又到了朝會的時間,高德政奉上了一份“降表”。
這份“降表”是陳霸先派人送來的,說梁國和齊國交兵,那都是一場“誤會”,讓人感覺非常遺憾。他當時身為梁國的臣子,不得已跟北齊開戰感覺非常無奈。
現在梁帝蕭方智覺得自己無道無德,於是“禪讓”給他陳霸先。
幾經推辭後,他已經接納蕭方智的讓位,改國號“梁”為“陳”,並大赦天下。
現在陳國願意奉北齊為“兄長之國”。希望兩國互通有無,不再陳兵對峙,官方人員能夠定期往來等等。
說明白點,陳霸先這次是徹底服軟了,不再將北齊當做敵國,希望兩國和平,修生養息。
至於火燒京口這樣的奇恥大辱,自然也略去不提。
通俗來說,陳霸先的意思就是,以前跟北齊交戰的是梁國,現在梁國沒有了,只有陳國,陳國不想跟北齊打,就這樣,大家互相派遣使節坐下來談談吧。
陳霸先之所以會上這樣一副降表,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則是梁武帝蕭衍的那些蕭氏子孫們,個個都藉著“皇室”的名聲,成為野心家們手裡的工具,比如說王琳手裡的蕭莊!
佔據“大義”,名正言順,給他陳霸先造成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他聽從陳蒨的建議,因為箭傷元氣大損而從諫如流,直接廢掉蕭方智,改國號為陳,定都建康!並封賞百官!
這樣那些手裡還捏著蕭氏子孫的野心家們,就不得不思考一個性命攸關的問題。
是舉起“勤王誅賊”的大旗現在就跟他陳霸先過招呢?還是偷偷把蕭氏子孫處理掉,然後繼續在地方上稱王稱霸,當個土豪呢?
這是一道選擇題,其實也是一道判斷題,判斷他陳霸先能不能成大事的判斷題。
如果選擇前者,那麼下一步就會受到陳國軍隊的無情吊打。當然,能打過算你狠,那樣另說。
如果選後者,將來等陳國恢復了元氣,一樣會面臨“我話講完,誰支援,誰反對”這樣的問題。
所以說陳霸先這一招實際上是釜底抽薪的一招,讓長沙的王琳也很尷尬。
“如果朕要伐陳,那麼誰來掛帥比較好?”
高洋看了看那份極盡諂媚的降表,然後隨意丟到地上。
他這話瞬間讓朝堂炸了鍋!
“陛下,兩淮鎮軍剛剛新敗。宿衛軍也是元氣大傷,不可再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