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每隔兩三年,關中地區就要乾旱一次,甚至還出現過顆粒無收的情況。
這種狀況在唐代以後,居然也沒有明顯好轉,關中的糧食,一直需要從洛陽補給,糧食危機一直伴隨著唐王朝。
所以說楊廣遷都,唐代將重心轉移到洛陽,那都不是空穴來風拍腦門的事情,而是執政統治者們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養不起雞鴨,這就是底層的農民給楊堅的答案。
“麻煩了!”
楊堅對著這位老實巴交的漢子行了一禮,弄得對方手足無措。給了一點銅板對方以後,楊堅帶著護衛去找莊子裡的管事。
“雞鴨麼?”
長安周邊八條河,號稱是“八水繞長安”,自然是不缺養鴨子的。
“雞鴨嘛,自己會出去找吃的,但是不能養多,養多了也是麻煩事。”
這位大腹便便的管事無所謂的說道。
養雞養鴨這樣的小事情,誰他喵的在乎啊!小農經濟裡面,這一塊一直都是調劑而已,沒有人真正把這塊當做“事業”來做。
楊堅失望的搖搖頭,對方說的,顯然不是他需要的答案。
他很想弄明白的事情是,高伯逸這樣的人精,閒的沒事大肆收購雞鴨,不務正業的還讓軍隊的輔兵養雞鴨,真是吃飽了撐著的?
……
“製作滑傘的布,用絲綢可不行,用麻布更不行。”
崔鶯失望的將兩種布攤開到高伯逸面前,其實這個答案,她早就猜到了,做一下試驗只不過是因為不死心而已。
“聽說在陳國的最南邊,有一種又輕又密的布匹叫莨綢,不知道你聽過沒有。”
高伯逸若有所思的說道。他記得很清楚,後來明代的廣州地區就有所謂的莨綢布,可以用來做皮鞋,密封性比較好。
崔鶯搖搖頭道:“這種東西聞所未聞,大概是不存在的吧。若是有,只怕鄴城裡也是能找到的。”
南陳與北齊商貿往來非常頻繁,互通有無。如果南陳有這玩意,那麼鄴城估計也能找到。相反的,如果鄴城沒有,那也沒有必要去指望遠在天邊的廣州了。
看來布這一塊,暫時是沒什麼指望了。
不過與此相對的,找到又輕便,又堅固的杆件,倒是不難,畢竟古代對這一類的東西,需求也是頗大的。
崔鶯帶著高伯逸來到造紙作坊後面的料場,指著一堆牆角里對著的竹料說道:“這是產於西南的鐵竹,質地堅固,而且輕便,足以使用。”
總算不全是壞訊息!
高伯逸點點頭道:“蒙皮也不是沒有辦法,容我思慮思慮。”
既然想到了辦法,高伯逸就打算先入宮一趟,將高洋下的“死命令”改一改,把時間稍微延長一點點。
玩滑翔翼可不是開玩笑,一點點的失誤,足以讓自己斃命。
喜歡北朝求生實錄請大家收藏:()北朝求生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