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國是西域的一個以跨多語言商業網路立國的佛教國家,位於今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東南,是古時西域交通樞紐。為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線,當東西交通往來的商業要衝,亦為古代新疆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
看到西域二字,很多人以為古時候都是異族人當道。實際上,高昌國的政權,始終都是地道的漢人政權,先後經歷了闞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麴氏高昌等等。
這些政權歷來都跟中國北方的政權交好,貿易往來頻繁,也是西域商路的中轉站。
高昌國並非蠻荒之地,基本上沿用了中原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王以下,有相當於宰相的令尹;中樞設立吏部、祠部、庫部、倉部、主客、禮部、民部、兵部等許多行政部門。與魏晉的制度很接近。
高昌境內共設4個郡和18個縣,各城也仿照內地城市的坊裡建築模式,工商業集中經營,防火、防盜設施齊備,城門由禁衛軍把守,各郡、縣也分別由司馬領兵守衛。可以說完全是中原政權的縮小版。
它的某些農業技術,甚至還在中原之上,比如說種植葡萄的技術以及葡萄酒的釀造,就非常出名,大量出口到中原。
而此時此刻,高昌國的執政者,正是麴氏高昌,歷來與北魏交好,北魏滅亡後,與東西兩魏都保持著合作關係,直到突厥崛起後,才開始兩邊站隊。
由於現在北齊跟突厥死磕,高昌國受到了突厥的威脅,故而高昌國的商賈出現在任城,也就不足為奇了。那裡產出有限,總要從中原進口些東西才能滿足國民需要,此乃人之常情。
“這個花蕊布,你有多少?”
高伯逸走過去,裝模作樣的翻看了高昌國商賈給他看的花蕊布。棉花的纖維都沒有散開,這國家的紡織技術真是很一般,不過棉花是不錯的。
棉花在中國出現很早,也就是所謂的“亞洲棉”。別把古人當傻子,魏晉時期,富人家裡就知道把亞洲棉的棉花填充到枕頭和被子裡禦寒了。
只不過,亞洲棉的棉花纖維很短,不能織布,應用性非常有限,不利於大面積種植。然而高昌國的高昌棉,是從北非傳來的非洲棉,棉花纖維更長一些。
所以它的應用也更為廣泛。別的不說,高昌國的人用高昌棉織布,穿著質量不咋地的棉衣,這不僅僅是史書記載,後世更是出土了文物和文獻,詳細記載了當地人種棉花用來織布的事情,可以說鐵證如山。
“這個很貴啊,而且我這裡存貨不多。棉花更便宜一些。”
高昌國的商賈指著身後的一個袋子說道。
當地手工藝不發達,能織的布不多,所以貴。但那裡農業還是可以的,故而棉花本身很便宜,再說棉花織布這個技術,現在也算是“高科技”,所以麼……賣得貴是正常的。
看到高伯逸似乎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高洋站到一旁,冷眼旁觀。
“你這裡的棉花,我全要了,棉布要十匹。等會送到城外的客棧,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錢貨兩訖,互不相欠。”
一看就知道是老手,高昌國的商賈眯著眼睛問道:“客人你不給點定金?”
“這把劍就是定金,我敢給,你敢要嗎?”
高伯逸將高洋御賜給他的佩劍“白雲劍”拍到櫃檯上,瞪著眼睛問道。
“哈哈哈哈哈,客人說笑了。那什麼時候送?我都給您包好?”
前倨後恭,這年頭,有權力的丘八,果然是無敵的存在。
“天黑之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