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猶豫了半天,本來想用“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來形容宇文護的一生。春申君黃歇更適合這句話)
但是又反覆思量,感覺“德不配位,必遭其咎”這句話用來概括護哥的一生,似乎更加貼切些。
下面簡單介紹下宇文護波瀾壯闊的一生,然後再根據護哥身上發生的大事,進行人物分析。
以下是護哥的小傳:
宇文護公元513年—公元572年4月12日),字薩保,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人,鮮卑族。
他是北周初期權臣,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顥第三子。
宇文護年輕時,端莊正直,頗有志氣,跟隨宇文泰征戰四方,屢建戰功,歷任都督、徵虜將軍、驃騎大將軍等職。
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宇文泰臨終前,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宇文護僅僅比宇文泰小五歲,與其說是侄子,倒不如說像是兄弟。
宇文護接掌國政後,立刻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後,封大司馬,進爵晉國公,可謂是權勢熏天。
他霸道專政,連殺孝閔帝宇文覺、廢帝拓跋廓、武成帝宇文毓三帝!
並且粉碎了楚國公趙貴、衛國公獨孤信等反對勢力,使得北周政權穩定下來。
官位擔任大冢宰,總領左右十二軍,權傾朝野,成為北周實際主宰者。
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宇文護擁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為帝。
保定三年公元563年),命柱國大將軍楊忠聯合突厥東征北齊,圍攻洛陽,無功而返,導致個人威望大為降低。
天和七年公元572年),在長安含仁殿被處死,子嗣和黨羽全部清洗。
宇文護自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7年)到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前後執掌政權十五年,對北周王朝的建立和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朝廷恢復晉國公爵位,諡號為蕩。
簡單說完了,不過這種生平基本上等於沒什麼內容,所以我們就從護哥身上的大事舉例,來分析一下宇文護的性格吧。
第一件大事:管理家業
19歲以前,宇文護年紀小,並未跟著宇文泰南征北戰,但到公元531年的時候,宇文護出山,在宇文泰家管理家務事,並且沒有用什麼強力手段,就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從這裡可以看出,宇文護其實還是一個喜歡“以理服人”的人,性格並不強勢。至少他年輕的時候,性格是比較軟比較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