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朝求生實錄> 第148章 真妙大師與真固大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8章 真妙大師與真固大師 (1 / 2)

據《事物紀原》裡記載:“度牒自南北朝有之。”

高洋就信佛,所以搞了“官方認證”這一套,所有出家的和尚,都是登記在冊,並配發“執照”,也就是所謂的“度牒”。

高伯逸作為密諜首領,弄到度牒很容易。難的是“掛單”,也就是到人家寺廟裡面投宿並混吃混喝。

掛單講究很多,稱謂各不相同。

若人已額滿而不接受雲水僧掛單,稱為“止單“。自己左右兩鄰的單位,稱“鄰單“。辭別寺院而他去,稱“起單“或“抽單“。僧眾掛單後,日久知其行履確可共住者,即送入禪堂,稱“安單“。拜訪他人的住處,稱“看單“。若犯戒被擯出門,稱“遷單“。

不過天平寺的僧人要去白馬寺掛單,可就不容易了。

打個比方,天平寺就好比是211大學裡面靠前的,但人家白馬寺可是等於清北的地位。

中國第一個寺廟就是白馬寺,赫赫有名吶!

你拿著好一點211大學的講師文憑,想進清北里面去當教授,那難度可不是一般的高。嗯,或者叫基本不可能。

不過呢,已經有真玉大師先走一步到洛陽白馬寺掛單,高伯逸又怎麼會擔心自己進不去呢?單個佛寺的力量,怎麼敢跟國家機關叫板?

要是連個和尚都當不了,他高大官人的面子往哪裡放?

至於高伯逸為什麼要混進白馬寺,還不是因為這地方名氣最大?

“釋)靈裕大師有禮了,貧僧法號真妙,這位是我師弟真固。”高伯逸指著獨孤羅說道。

靈裕又叫釋靈裕,道安大師弟子的弟子的弟子……反正他們這一脈前面都要加個“釋”字,不過日常稱謂叫後面的法號就行了。

白馬寺的靈裕大師看上去慈眉善目,三十多歲的年齡,白白的,不胖,短鬍鬚,所以並沒有器宇軒昂。

他就是普普通通的樣貌,身上的氣質大概真可以用“出塵脫俗”來形容。

靈裕大師俗姓趙。十八歲就從趙郡應覺寺明、寶二禪師出家,至今十多年了,能坐到白馬寺住持的位置,可不是靠的溜鬚拍馬。人家手裡是有真本事的。

他之前在鄴都大開講筵,名馳遐邇,時稱“裕菩薩”,從其受戒者極眾,比後世流量明星知名度還高。

他很早就認識真玉,更別說那連提離耶舍,他們以前是“同事關係”。

如果沒有這層關係,真玉大師也很難進白馬寺的門,因為如果靈裕大師不認識他的話,誰他喵的鳥你這個鄴城來的花和尚啊!

“真妙大師有禮了。”靈裕大師不動聲色的對高伯逸眨眨眼,至於獨孤羅,直接被無視了。

他喵的,誰說和尚不食人間煙火來著?

高伯逸這才秒懂,為什麼當初真玉大師說此番並無大礙了。

表面上看,寺廟是沒有立場的,只要是“有緣之人”,都可以來這裡。

但是!長安的寺廟,跟洛陽的寺廟,跟鄴城的寺廟,這些僧人的態度,會一個樣麼?

恐怕不是吧?

事實上,南北朝這個年代非常特殊,很多統治者都會找得道高僧“問政”,痴迷佛法的梁武帝就不說了,只看北朝的,問政高僧的人就不少。

你說僧人有沒有立場?沒有立場可能麼?

很明顯,作為北齊最大的寺廟白馬寺,住持靈裕大師的屁股,就是坐在高洋這邊的,沒什麼好說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