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日下午五點,宋隱一行三百一十二人經過七天的長途爬涉,終於抵達目的地:雲芝縣李柺子村。
村子很小,總共只有四十來戶人家,這當中像樣一點的房子只有二十來戶,不過作為一個貧困的小村子,就算是“象樣一點的房子”,也僅僅是些很普通的磚瓦房,看起來都有些年頭了。另外還有十多戶,四壁竟然完全是用泥土做成的,這讓車隊裡好些年輕人都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村子荒了一整年,破敗得很,倒了幾堵牆,到處都是小動物留下的痕跡。多數泥屋已經完全無法住人,就算是好一點的磚瓦房,很多房子的屋頂和窗戶也需要修整,上面大洞小洞,通風倒是非常良好……
不過這些對於齊夏這個組,都不算什麼事,比起江安的窩棚和帳篷,這裡好歹還有屋頂有牆壁,是真正的房子,所以下車後休息了十幾分鍾,這群人就自發地收拾起屋子。在確定河水沒有問題後,女人從河裡打來水清掃擦洗,男人們則先從廢棄的屋子頂上取來完整的瓦片,再用它們去修補“好屋子”的頂上破洞……一群人乾的熱火朝天。
另一個乾的同樣熱火朝天的是伙食組。他們在忙著收拾死狼,剝皮,分解,洗淨,升火……狼太多人手不夠,還專門找來十來個“臨時幫工”,小孩子幾乎全都混在這一組,眼巴巴地盼著吃狼肉——現在的孩子無論男孩女孩都皮實得很,看人“解剖”動物什麼的,眼睛都不帶眨一下,反倒是大人們生怕他們好奇心太重惹出禍事,安排了好幾個大媽盯著。
宋隱和許凌風這會兒卻在村子外面——比起破敗的村子,這片野地實在是太美太好了。江安的氣溫已經升到50度,這裡的最高氣溫卻只有三十五六度,堪比天堂。舉目遠望,過膝的綠草中點綴著各色野花,一直延伸到遠處山腳上。這片土地被群山擁在懷中,呈窄長的條狀,地勢不能說非常平整,但坡度很和緩。走馬江靜靜地流淌在草地中央,清亮的水色在陽光下閃著波光,就像嵌在這塊綠色草甸子上的寶石帶子……
許凌風指指正前方的那座山:“那個應該就是落星山了,我們的大本營靠近山腳比較好,以後要往山上發展也方便。”
他們的目的地是李柺子村,但卻從來都沒有想過要住在村子裡,就算現在李柺子村成了荒村,也僅僅把它視作暫居地——一來這種自發而成的小村子缺乏規劃,鄉村生活聽著蠻美好,但沒有良好的排汙系統,住起來絕對不像聽起來那麼美;二來嘛,這種幾百人擠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已經不再適合天災頻頻的末世,田地離住所太遠,一旦出點事連個躲藏的地方都找不到,太危險了。
所以,早在離開閒陽之前許凌風就做了規劃,他們這個聚居點,採用的是“同心圓”建築群,當中的“圓心”是整個聚居點的心臟,居民們則住到“圓周”上去,現在他們的人數有限,“一環”足夠了,以後實力增強人員增多,安全區覆蓋的範圍還可以向外圍輻射開去,出現二環三環都有可能。
聽上去好像跟現在的城市也沒多大區別,實際上二者卻是天差地別——他們這個“同心圓”,“圓心”與“圓周”之間,“一環”與“二環”之間,是沒有住宅的,全都是農田!
而且,就算是在“一環”上,也不可能房子挨著房子,房子之間要留出足夠的耕種土地,以此保證一旦發生災難比如冰雹或者獸襲),正在田裡工作的人員可以儘快逃回屋子裡。所以,他們這個聚居地建成以後,實際上是一個一個的“點”,當中一個“大點”圓心),外圈圓周)上均勻分佈著若干個“小點”,“點”與“點”之間除了道路即是農田。
他們的初布規劃是“圓心”安置80人,周圍的“小點”每個安置40人,一大帶六小,只要修建七個大屋就夠了。而且這個“大屋”也是實實在在的“大屋”,採用“福建土樓”式樣,屋子圍成一個圓圈,人住“圈”上,當中的土地空出來,可以用來作曬場等等,這種屋子的優點是可以有效地抵禦外敵。
不過,跟傳統的“土樓”不同,他們的“圓屋”只有上下兩層,上層是帶有太陽能電池板的鋼化玻璃屋頂,屋頂下面還要再加裝一道可以伸縮的遮陽層,整個二樓都用做室內種植場;下層才是住人和儲物,或者關養家畜,這樣才可以修建火炕,讓大家安然過冬。而且當中的空地上方也要弄的跟屋頂一模一樣,既可以增加人們的活動空間,又能接收太陽能,收穫時節還可以用作曬場,一舉多得後來很多人都把這塊空地用來種了糧食,那是完全違背許公子的良好初衷的)。
這個方案一出來,宋隱立即表示贊同,連九環天都沒有吭聲,大概它也很好奇最後的效果會是怎麼樣吧?
建築方面隊裡有好幾個內行,圓屋的選址要等到明天測量過後才能決定,今天他們就是先出來看一看。車隊那邊明天要卸車,今天必須安排好儲放事宜,還有房間分配,家畜家禽也需要妥善安置,飼養人員也要立即選定等等,事情一大堆,兩個人沒呆多久就返回村子。然後許凌風去操心“大家”,宋隱則要照顧他們的“小家”——家裡老的老小的小,他得過去盯著才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這麼一小會兒功夫,人們已經收拾出好幾處屋子,最先弄好的,是村子裡最好的一個小院,大家把這個院子留給了宋許兩家人,宋隱也沒矯情,誠心實意地道了謝,欣然入住。
小院裡有棟兩層樓的土別墅,應該是十多年前修的,旁邊樓梯,樓上樓下各有三個房間,門前一條走廊,弄的跟招待所似的,很土氣,卻也很實用。樓上三個房間一間給了許福山夫婦,兩人原本是分房睡的,但現在房子太緊張,許福山主動提出來他們只要一間,許母沒反對。剩下兩間,呂圓和大舅媽帶著外婆三個女人住一間,宋成則和宋隱大舅兩個男人住一間。
樓下三間原本的安排是,一間作客廳飯廳辦公廳,還兼夫夫倆的臥室,兩個區域用屏風簡單隔開。一間給柯伯和明老太醫,也是屏風隔斷,後面是老太醫的臥室,前面作診室,柯伯晚上鋪張行軍床睡覺。最後一間給許明呂婉君還有姑媽宋敏三個人合住。
但呂婉君人精一個,發現許明的身份後立即跟宋姑媽嘀咕了幾句,兩個人出去轉了一圈,回來就說隔壁院子是專門留給單身女子住的,她們仨一起搬過去正好,還可以留出一間房給宋隱他們辦公用。這個方案一出來,連極少發表意見的許明都拼命點頭,看得出來她是真的很怕和許母住在一起。
至於頂頂,兩邊的爺爺都稀罕他得很,連柯爺爺和太爺爺都寵著他,隨便住那間屋子都不成問題。不過話雖如此,白天怎麼樣都行,一到晚上特別是想要睡覺的時候,他肯定會找爸爸,不管是哪個爸爸,必須要有一個守在身邊才行,到現在都死活不要一個人睡覺。
房間分配完畢,接下去就是搬傢俱和收拾日常用品了。他們這次從縣城買了很多簡易傢俱,但那些主要是給齊夏那一組準備的,其他人尤其是富戶這邊,很多人都直接搬了傢俱過來,為此好些人家還自掏腰包租了貨車僱了司機,許福山就是其中之一——他不是捨不得,但傢俱留在江安,最後的結果必然是腐朽之後化為春泥。用他的話說:那麼好的木材,那麼精細的做工,太浪費了,反正也不差這點運費。
大家幫著他們把傢俱搬進屋子放好,看許福山笨手笨腳的鋪床,宋隱連忙接手,馬上又被宋家和呂家的女人們擠開,讓他們該幹嘛幹嘛,收拾屋子這種事交給她們就行了了……
晚上八時一刻,太陽和月亮一個掛在西邊天上,一個掛在東邊天上,狼肉大餐終於要開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