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肉風味與臘肉差不多,不過少了煙燻風味,多了些醬香。
非要拿一個比喻的話,大致就是茅臺跟五糧液的區別。
到此殺年豬的大活基本幹完了,但是其餘事情也還不少,比如熬豬油,比如做酥肉,比如炸丸子。
李君閣這邊將豬身上肚囊皮,血脖之類不太好的部分切成半指寬的肉片,掛上加鹽的麵糊,入油鍋中炸得金黃。
稍好些的部分剁成肉餡,加姜水紅薯粉調好,炸成肉丸子。
妮媽媽那邊將板油,邊油,網油和部分太肥的肥肉切成細條,放鍋裡加些水煮上,讓豬油慢慢析出。等到水幹了,油也出來了,然後將就那油繼續熬肥肉,熬到形成油渣,豬油才算熬好了。
將油和油渣分離,瓦罐裡頭丟一把幹黃豆,將滾熱的豬油倒進去密封儲存。
丟幹黃豆是為了防止油變質,變得“哈口”。
一家人一直弄到了晚上九點過,才開始吃晚飯。
晚飯基本就是中午的剩菜,沒吃完的庖豬湯丟兩個蘿蔔進去,吃完還有活幹呢。
明天要打餈粑,今天就要炒好花生,黃豆,芝麻,然後都弄成粉。
還要熬好黃糖汁。
過年好玩是好玩,之前的準備工作也夠累人的。
從早到晚,就沒有歇氣的時候,不過好在氣氛融洽,一家人聚齊幹一件事情的情況,在阿音家裡其實不多,大家就著紅紅的爐火邊做邊聊,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再做完廚房的掃尾工作,睡覺的時候都十二點過了,卯日已經到了。
……
一夜無話,李君閣起床的時候,歐奶奶和妮媽媽已經忙活開了。
大甑子已經將泡了一夜的糯米蒸上了。
今天是卯日,也就是兔日,相當于山下除夕,苗家今天要打餈粑,做凍魚。
打餈粑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是來歷是源於齊家,就是據說除夕吃餈粑,可以堵耗子洞,來年老鼠不偷糧。
另一種說法源於平天下,就是據說當年軒轅族團由黃土高原沿黃河流域東進,與蚩尤發生武力沖突,九黎戰敗,蚩尤被俘後。軒轅用楓木將蚩尤械之,殺在十月上旬卯日,身首異處。
蚩尤部族的龍族人秘密地收撿其肩胛骨、髀骨,運回後方住地,用糯米餈粑將蚩尤的肩胛骨、髀骨粘接複合後安葬。由此,苗族便傳下了過年祭祖祭蚩尤的傳統。
餈粑要打夠,一來自家吃,二來饋贈親友。
凍魚則是苗家一道特色菜,象徵人丁興旺。魚從龍,明天是龍日,因此需要做些凍魚當做明天的“早年飯”,迎接龍日的到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