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是蠶叢贏了!青銅人面像那麼大!”
“我猜是魚鳧贏,那鳥是黃金的,比青銅的稀少名貴!”
“……不著急,我們來找證據啊!這個是什麼字?”
“這是蜀都的蜀字!”
“真聰明!我們來看看這個字的演化啊,我國的漢字是按篆隸楷行草演化的,現在我把這五種字型都寫下來大家看看。”
“大家看到沒?最早的蜀字是什麼樣子的?”
“喲,上面是一個大眼睛,下面是一條彎彎的蟲子,知道了知道了,那是蠶!”
“對了,大家看,這個蜀字本身就代表著大眼睛養蠶的部落,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膽推斷,我們古代的蜀國,其實就是蠶叢部落融合了魚鳧部落後建立起來的啊?”
“是的是的!也!我猜對了!”
……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天梯石棧大家都知道吧?碧峰山上山的“腳巴窩”,那就是天梯,有些石頭上打眼,插上木柱或者石柱鋪上木板或者石板形成的路,那就是棧……地崩山摧壯士死說的是啥呢?這裡又有一個故事了,很多拳法裡有一招叫‘五丁開山’,借用的就是這個故事。傳說當年秦國為了征服蜀國,就派使者騙當時的蜀王,說他們有一頭會拉金屎的金牛……直道現在,蜀都都還有一個金牛區,一條五丁路,根子就在這裡。”
“哎喲這蜀王真蠢,有這五個壯士去阻擋秦兵多好,還去修路!”
“所以啊,娃子們,做人不要太貪心,你們以後會面對各種誘惑,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就要想一想四祖祖給你們講的這個故事……”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子規是一種鳥,其實大家都見過,就是杜鵑鳥,杜鵑鳥中有一種叫兒緊睡,它是怎麼叫的啊?”
“我們知道我們知道,兒緊睡起兒緊睡起!”
“對了,我們現在聽來是‘兒緊睡起兒緊睡起’,但是古人聽著不是這麼回事,他們聽著是‘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裡邊又有一個故事了,相傳古代蜀國有位君主,叫杜宇……”
“所以,古詩的典故不能亂用,古詩裡有很多種鳥,它們的叫聲都有特點,也有專門的含義,這個以後我們還會講到,今天只說子規,只要詩人在詩詞裡用到子規,杜宇,杜鵑這些詞,一般都是用來表示期盼親人朋友回歸,或者是遊子思鄉的意思,對了,李白還有一首詩,裡面也提到了子規,還跟我們五溪河有關呢!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這首詩裡面也有一個小故事,當年李白的好友王昌齡被貶官……龍標在哪裡呢……在今天的湖南懷化市一代,五溪又在哪裡呢?可不是我們李家溝五溪河這裡,而是在……”
“不過我們李家溝五溪河,也跟那個五溪有關,事情是這樣的……”
“……就是這麼巧,多年以後,李白因參與政治鬥爭失敗,也被貶往龍標……”
……
最後只聽得四爺爺說道:“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明天大家做作業前,先讀兩遍《蜀道難》,再讀兩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們不背啊,就每天讀兩遍,三天後,大家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很自然的就把它們背下來了。”
一節課上完,《蜀道難》那麼長一篇,已經被娃子們記了個七七八八,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則人人都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