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天幕的年紀算你都三十一了啊,不是三歲小兒,人家叫你去死你就去死,你是頭豬嗎?
一向性格柔弱的大楚夫人反而剛強了起來,對著妹妹道:“那又如何,我兒只是純孝,兒子孝順父親,不因任何外在權位誘惑而稍加猶豫,這難道有錯嗎?陛下難道會喜歡一個謀逆他的兒子嗎?”
小楚夫人絕望地看著姐姐:“姐姐你不明白,這已經不是孝順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看見天幕的蒙氏兄弟也不由苦笑,雖然此時的蒙恬還未如天幕所說帶兵北上,但他徵南越取得的戰績已經足夠他成為朝中地位不俗的名將。
他現在看到天幕,竟一時之間不知該為自己未來的戰功自豪,還是為自己的下場感到可悲。
但天幕似乎還嫌不夠,仍在繼續點評道:
【如果說胡亥的問題是做得太多,做得全錯,那扶蘇的問題就是做得太少了。
有許多人曾經試圖為扶蘇辯解,說他什麼都沒做錯,他只是太過孝順,太敬愛自己看起來無所不能的父親了。
在沒有上帝視角的扶蘇眼裡,他是真的接到了陛下賜死的詔書,哪怕這份詔書看起來很離譜,難道會有始皇極可能被人篡奪了權利離譜嗎?
這話不算錯,但問題在於,你不是普通的兒子啊,你是整個皇朝的繼承人啊。
你的政治人物身份是遠遠優先於你的兒子身份啊。
換句話說,如果接到這份詔書的人是始皇,你猜他會不會乖乖赴死?
你扶蘇是手中一張牌都沒有,連拖延片刻,掙紮出半點水花的能力都沒有嗎?
還是更糟糕的,連在橫豎都是死的局面下豁出去一博的決心都沒有?
你甚至都不如大澤鄉那兩位,打著你的旗號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兄弟有魄力,他們帶著不怎麼熟的幾百人都敢起兵造反。
而扶蘇在整個過程中表現的卻是:
毫無政治眼光——看不清自己身份地位,完全意識不到三十萬大軍的重要性,居然能相信他爹要用三十萬大軍做代價殺他;
毫無政治心胸——你就算信了你爹要殺你,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嗎?別的不說,你設法見你爹一面死個明白行不行?
你怎麼知道你爹不是氣頭上下的令,他回頭後悔了怎麼辦?讓你爹連後悔都沒辦法,這才是真正的大不孝。
毫無政治手腕——蒙恬的話你是半點不聽啊,蒙恬的處境你是半點不想啊,萬一你死了,蒙恬扭頭就反,你想過會是什麼結果沒有?
因此,扶蘇或許是個好人,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
就算有人仍要嘴硬,辯解為他是過於迷信父親了,認為父親的威望足夠彌補所有可能存在的問題。
但那不更可怕嗎?那意味著他徹底放棄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政治上的野心。
哪怕這一遭不曾發生,他順利登基了,但以他這糟糕的政治素養,他難道就不會被輕易設計操控嗎?
後來容太祖也曾被身邊人提問過要如何應對扶蘇遇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