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24章 平行宇宙偵探
連山學認為,世上不止有神,還有神的分身、子嗣和眷屬。分身只存在於傳說的只言片語之中,而子嗣、眷屬卻是有實證記錄可查的。
從晚明到建國之後,封存的絕密資料中,就有數起由神的子嗣引發的怪異,包括拍攝於溪山礦難現場的絕密影片、南極洲科考發現的怪異生物、馬裡亞納海溝深潛遭遇的龐大骨骼等等。
而所謂眷屬,很難以唯一的、準確的定義加以概括,廣義地說,凡是向神祈禱成功過的人,都是神的眷屬——其中一些祈禱甚至是無意識的。
有的祈禱結束也就結束了,不帶走一片雲彩,譬如大部分的佔蔔;而有的祈禱卻影響深遠,將很大程度改造眷屬的思維乃至身體構造。
譬如“加億點力量和體質”“思維清晰”,在多次使用後會永久地改造身體,和留下“掉幀”的隱患——也就是所謂的“汙染”。
狹義的“眷屬”,指的是被神汙染過的人。
有的汙染甚至能傳給後代,事實上,神的眷屬,就是連山學家族的起點。
縱觀華夏歷史,從商周之後,統治者其實從未停止對“神眷”的打壓,焚燒禁書、斷絕連山傳承,幾乎是歷朝歷代都在做的事情,尤其魏晉大乘之禍後,民間嚴禁巫蠱,從某種意義上說,“不許成精”並非從建國後才開始,“神隱”之說亦由此而來。
但神並非真的已經隱沒。依然有人在祈禱,而“汙染”也透過血緣代代相傳,雖然逐漸稀薄,但怪異的因子仍然存在於人群之中,有的表現為遺傳性的精神問題,有的則更像某種有代價的“天賦”。
有人擁有驚人的直覺,本質上是一種穿透時間的預言能力,而代價則是混亂的記憶;而有人則擁有某種程度的“認知穩定性”,在事實發生變動時,會本能地感覺不對勁,不幸的是,這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穩定性,反而成為他們認知混亂的根源。
從連山學的視角看來,《切爾諾茲克狂想》的作者安德烈·瓦西裡耶維奇·波波夫,就是一個擁有認知穩定性的人。他經歷過的,切爾諾茲克事故被阻止的平行宇宙,最終沒有被錨定為事實,而他的記憶卻沒有像別人一樣被修改,以至於産生了嚴重的認知沖突。
安寧教授之所以問洛書有沒有讀過這本書,是因為她懷疑洛書也是這樣的人——她表現出的連山學理論深度,遠遠不是一個接觸連山學剛剛一個月的學生應該有的。
洛書點點頭:“雖然有人說是純粹的精神病人的狂想,甚至是偽作,但我對這本書很感興趣。裡面的很多內容——”她琢磨了一下措辭,“很有既視感。”
“我能冒昧地問老師一個問題嗎?”洛書反客為主:“您是怎麼走上連山學這條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