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成一圈的人立刻捧場得喊了聲“好啊!”。
喜娘緊接著說上了吉祥話,這是福安市當地兩千年傳承下的“喝彩”文化:
“一百塊錢紅閃閃,金元寶來銀元寶!”
——“好啊!”
“依媽金鐲子三兩三,新娘兒子生成雙!”
——“好啊!”
“依爸金項鏈六兩六,新郎事業順風順水別墅蓋成棟!”
——“好啊!”
……
現場立刻熱鬧了起來,接親儀式完成,大夥簇擁著將新娘新郎送到了主婚車上,親朋好友跟著上了相應的車。
五輛大巴連成一列,未從玉河村直達齊嶽村的小路走,從興安鎮上繞了一圈。
車子開得不快,沿路的人都擠上前來圍觀,兄弟姐妹四人各自拎了個小花籃,趴在車窗邊上,往下撒糖果。
有個五歲的小男孩,在自家大人的幫助下,兜裡抱了滿滿的糖果。
他笑得豁牙露齒的,朝著主婚車喊道:“新娘姐姐真漂亮,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娶你!”
他娘聽了,連忙附到了他的耳邊,教導了番,小男孩旋即又用軟軟糯糯的聲音喊道:“不對不對,新娘姐姐有新郎哥哥了,那我要娶和新娘姐姐一樣漂亮的新娘姐姐!”
此話一出,五個婚車的人都笑了起來,鄭玉蘭站在車門處,朝小男孩招了招手,從小花籃裡抓出了兩大把的糖果,全塞到了他的懷裡。
小男孩懷裡滿的,走一步就掉糖果,於是他心滿意足地站在原地,等待自家大人來。
主婚車開進齊嶽村的時候,早早等候在村門口的人,立刻拿著高香,點燃了兩卷盤炮。
車子一直開到了離新房還剩百來米遠的路口,此路段沒有鋪青石板,更沒鋪水泥,只是簡單地填了片小砂石,以防泥土流失。
路段有點窄,中間有個四十五度的小拐角,旁邊就是一畝多地,臨旁的人家都有分地,歸屬木生的那塊已經被圍進了大別墅的圍牆裡。
歸屬於水生和土生的那兩塊,處在他們的門前。
不大的一畝地被分成了十來塊,各家各戶都往上種了點小青菜。
大巴開進去艱難,倒車出去更是困難重重。
於是五輛車子停在了路口處,劉鳳霞遞給了新娘“下轎包”後,新娘就可以下車了。
小路段上早已鋪上了長長的紅地毯,由新郎揹著新娘,一路走到了新屋裡。
新屋被裝飾得喜氣洋洋的,連帶著土生的連廊房,門口都掛上了兩盞紅燈籠。
喜字被貼在了大門與窗戶上,氣球、手拉花、紅玫瑰等妥帖地裝飾著,樓梯上綁上了紅色紗幔……二層連廊房張燈結彩的,很是喜慶好看,對比隔壁的四層別墅,竟也不輸,顯然主人家花了不少心思。
新郎一路將新娘背到了二樓的婚房裡,大紅喜被鋪在床上,其上灑滿了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等圓滾滾的物品,寓意著子孫滿堂、吉祥如意。
兩人剛進來,早就準備就緒的兩個五歲男喜童,穿著小西裝,打著花領帶,活似兩個小新郎,在床上前後打滾,床頭和床腳被滾了個遍,邊滾還邊唸叨著背得滾瓜爛熟的吉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