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劉徹和阿嬌青梅竹馬長大,剛剛情竇初開,阿嬌已經另嫁他人。父皇活的時間很長,很長很長。等政局穩定,他重登皇帝之位,伺機糾正錯誤。不論是前生迷信神仙,驕奢淫逸、窮兵黷武、晚年改轍造成的鄉中凋敝、流民百萬、寇盜並起,百姓苦不堪言,還是擁有太多不懂珍惜,以至於錯失阿嬌。
這些錯誤都有機會糾正。
然而,劉徹真正糾正的只有前者。
他亦將前者做到極致。
恐怕後世必稱他聖君,只能談論他的功績,難以挑出一點不足之處。
這一生,劉徹享年八十歲。
當他身為皇帝度過一百五十年的時光之後……不,加上此生的四十年,一共是一百九十年。劉徹漸漸覺得無趣起來,如果說第二世還能稱得上血腥戰場,能激起他的搦戰之慾。那麼,此生在劉徹看來,不論朝堂還是天下,他都再沒有敵人了。哪怕他自己,他也曾戰勝過了!
劉徹是一個不甘於寂寞,永遠都在戰鬥的人。他就像是仗劍走天涯的俠客,一日不同人過招,他的劍就會生鏽。
幸而,他的身份地位決定一生將不缺失敵人。
不幸的是一場奇遇讓他把眾多的敵人都打倒了,有些還不止打倒過一次。
這樣的敵人自然不能讓他再提起興致。
沒有對手怎麼辦?創造對手也要有一場比試!
曾錯失的、又始終求而不得的阿嬌便是劉徹新的對手!就像一次次奪得皇位,坐穩皇位,成為帝國說一不二的掌權者,唯一的掌權者一樣。他沒有敗過,謀求阿嬌的愛,亦將大獲全勝。
劉徹擁有從前的記憶……
小的時候,阿嬌跟一眾年幼的皇子們一起進學。她一點都不怕生,最愛向先生提出疑問。有時候先生講解好幾遍,她還是有不懂之處,要一一詢問。皇子、公主們私下議論,翁主嬌愚笨。
劉徹悄悄對阿嬌說,“可以只懂大概,不用深入的瞭解。”
阿嬌:“你也是如此嗎?”
劉徹實話實說:“先生講一遍,我就聽懂了。”
阿嬌恍然大悟:“原來是我比較愚笨……你是怕我學得吃力嗎?不用擔心,我可以少玩一會,多花些時間念書。”接著就更用功了。
幾年下來,阿嬌門門功課都是甲等。背後議論她愚鈍之人,遠遠不及她。
太子大婚,洞房花燭之夜。他摟著阿嬌,承諾一生一世一雙人,卻忘記阿嬌是一個多麼較真的人。
因為她從不說謊,一諾千金,所以覺得每個人都和她一樣。至少,阿嬌賦予心愛的人同樣的品格。後來,發現他偷腥,揮鞭子喝令下次不能再犯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可能阿嬌覺得解決丈夫偷腥的難題,如同書讀不懂就讀一千遍一樣,大不了教一千次,總能教得夫婿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