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吳貞一心複仇, 自然是得找一個最能助力的人, 可偏偏嫁給了趙宗冕。
當時趙宗冕只不過是個什麼都沒有的少年,徒有一個王封,並且司貴妃之子的身份註定了他的處境尷尬,將來也不會有什麼出息。
而且他的脾氣暴烈, 行事青澀, 正如趙宗冕自己所說,對吳貞來說他可以做一柄鋒利的殺人利器,但是幫助複仇……顯然不是最好的人選。
所以吳貞開始所相中了的人是文安王趙宗栩。
趙宗栩性情內斂,為人寬厚,行事縝密。
不僅在朝中很有賢名, 連皇帝也對他跟對別的王爺不同, 每每委以重任。
趙宗栩跟趙宗冕的關系也很好, 年少時候趙宗冕屢屢惹禍,都是文安王出面替他開解的,趙宗冕對文安王也是言聽計從。
這對吳貞而言, 自然是最好的複仇框架了,一位主事的王爺, 一個行事的利器。
趙宗冕跟她說明顧恆的秘密打算, 吳貞立刻意識到, 假如趙宗冕有個三長兩短,而泰兒登基後, 她這位名義上的皇太後, 只怕再也沒有任何行事的機會, 能不能活下去還是未知。
顧恆是絕不會容許趙宗冕之外的其他藩王登基,文安王自然也不會為顧恆所容,那時候吳貞將是四面楚歌。
趙宗冕讓她出京,告誡文安王不要進京,回封地儲存實力,等局勢穩定後再做打算。
那樣不管顧恆行事的成敗,文安王那邊仍儲存著東山再起的實力。
吳貞以為這的確是眼下唯一的選擇了。
可文安王顯然不是輕易被左右的人。
趙宗冕傳文安王上京,自然不會用“進京奪位”等類似字眼,反只是說皇帝病重,讓快回京探望。
可話雖如此,以文安王對趙宗冕的瞭解,以及安排在朝中的各種密探,他當然早知道發生了什麼。
最終文安王選擇回京。
在做了這個決定之前,文安王問吳貞:“你認為宗冕會死嗎?”
吳王妃沉默片刻:“我不知道。”
文安王又問了她第二個問題:“你覺著宗冕真的會對我下殺手嗎?”
吳王妃道:“宗冕已知道我同你私下交際,而且王爺這樣緊急上京……涉及皇位之爭,本就沒什麼手足之情可言,何況就算宗冕不肯為難王爺,若他無法主事,顧恆等也是容不下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