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五日前,西裡海市火車西站,一名科研工作者遺失了一隻金屬保險箱,箱記憶體放了某生化液體樣本,事關國家某項新技術的創造發明,非常重要,而該樣本在常溫的環境下至多能儲存十天時間,超過十天,在沒有得到有效處理的條件下,極容易腐敗變質而失去價值,特此懸賞100萬元人民幣,希望廣大市民熱心通報,可以提供重要線索者,必有重謝!
無論是報紙還是電臺廣播,都做了對於那隻保險箱尺寸材質等詳細的描述,電視臺和報紙還張貼了保險箱的圖片,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激起“鬼槍”持有者的緊迫感。
如果他不是一個人在行事,只要有見過那隻保險箱的人,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很可能就會向警方提供藏匿的線索。
另一種可能是,劫走保險箱的劫匪也希望得到那100萬元的獎勵,因為即便把樣本賣給外國,也不見得就能得到那麼多的錢。
這樣一來,劫匪看到了這則訊息,他知道箱內的樣品有價值,但不是像古董一樣永遠有價值,是有十天限制的,他不會捨得輕易的丟棄或是銷毀掉,很可能冒險得到那100萬獎金。
值得肯定的是,馬林施展的第一個計謀還是有很大價值的,也是對案件破獲有極大幫助的。
雖說這個計謀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警隊的人也完全想不到訊息會來的如此的及時快速。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發布訊息之後的當天晚上9點15分,專案組專門留給群眾報案的那部電話如警報般地鳴叫起來。
負責接話的警員撲過去,抓起了話筒,並且給負責錄音的同事使了個眼色,馬林也熟練地戴上了耳機。
“喂,這裡是遺失物品報案中心,有話請講。”
“……”
“喂,喂,你是哪裡,請講話?”
“嘟,嘟,嘟……”
電話掛了,接線員沮喪地放回話筒,感覺就像跟一個鬼影子碰了那麼一下。
半分鐘過後,電話居然又響了,在接話員抓起話筒之前,馬林輕聲提醒道:“話不要說得太多也不要太快,不要讓對方聽出你的緊張,給對方多留一些思索的時間。”
接話員沖馬林點點頭,拿起電話只“喂”了一聲,接話員便沒有再發出聲音。
兩三秒鐘過後,馬林就聽到耳機裡傳來一個很沉默很滄桑的男人聲音,顯然是經過處理的:
“在垃圾桶裡……”
“在哪裡的垃圾桶,喂,是哪裡?”
“嘟,嘟,嘟……”電話又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