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也在繼父的陪同下,抱著嶄新的被子、枕頭和毯子,出現在小院裡。佳禾趕忙迎上去,從母親手中接過床上用品。爺爺也迎了出來,笑呵呵地拉著繼父的手,遞煙讓座。大叔、二叔也過來招呼著。
大嬸和二嬸宰了自家的雞和鴨,抬著滿滿的一大籃筐新鮮蔬菜,來到灶間生火燒飯做菜,母親也過去幫忙。爺爺見家中人多,便讓佳黍到鄰居家借了飯桌和板凳。
根叔騎著摩托車來到了家門口,大叔和二叔迎上去遞煙,佳禾也跟著迎了上去。
根叔停了車,從大叔二叔手中接過煙,接著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紅紙包,遞給佳禾,然後又親熱地拍了拍佳禾的肩膀:“佳禾好樣的。”
爺爺也站了起來,給根叔看座,佳禾替根叔泡了茶。
根叔是爺爺的侄兒,自小就拜師幹起了泥瓦匠,手藝很不錯,頭腦也挺靈活,經常到鄉裡縣上承包一些小工程,日子過得挺紅火,是村裡有名的能人。
根叔為人很是厚道,致富後經常接濟一些家庭困難的親戚朋友,對佳禾家是尤為照顧。
對於親友們的幫助,佳禾兄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爺爺也在平時教育兄弟倆要知恩圖報,“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於人?
根叔遞了一圈煙,隨後坐下喝了一口茶,看著爺爺說道:“佳禾過段時間就要到省城去上學,要讀四年,需要長期用錢。佳黍今年也十七虛歲了,在家種田也只能填飽肚皮,應該學點手藝。不如讓佳黍跟著我學做泥瓦匠,我手把手教他,吃住包在我身上,另外幹一天給五元工錢,這樣既學了一門手藝,又能幫佳禾攢點生活費。大伯您看怎麼樣?”
爺爺見佳黍點頭表示同意,便答應道:“這的確是一個好主意,只是佳黍要讓阿根你多費心了。”
根叔接著說道:“大伯,咱們一家人也不說客套話,那就這麼定了,過幾天我就帶佳黍出去幹活。”
大叔、二叔和其他親友都誇根叔出了個好主意,幹了件大好事,為佳禾家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根叔是見過世面的人,考慮事情很周到。他深吸了一口煙,看了一眼大叔、二叔,然後說道:“兩個小的都出門了,今後你們要多抽空來看看老爺子。老爺子今年七十二了,一把年紀了,身邊不能沒有人啊。另外,佳黍的兩畝多水田和魚塘也要你們多照看,一些重活也麻煩你們多擔著。當然,農忙的時候我會讓佳黍回家幹農活的。”
大叔、二叔連忙點頭,齊聲道:“阿根你放心,你都出了這麼大的力了,這些事情就包在我們身上。”
天色漸暗,母親和兩位嬸嬸端上了酒菜,親友們圍坐了兩桌,相互敬著酒,說笑著,甚是熱鬧。
佳禾上學的費用在老師和親友們的資助下,有了著落。在根叔的幫助下,佳黍出外打工,為家裡增加了一項較為固定的收入,解決了佳禾上大學的後顧之憂。對這個貧寒的家庭來說,親友們的幫助猶如雪中送炭。
爺爺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臉上滿是笑容,不時給親友們斟著酒。親友們也向爺爺敬酒,爺爺心裡高興,也就比平時多飲了兩杯。
佳禾看著這一張張熟悉而淳樸的笑臉,倍感親切,隨即也端起酒杯向親友們敬酒,說著感謝的話,心裡不時湧上來陣陣暖意。
晚飯後,母親和嬸嬸收拾飯桌,洗碗刷鍋。親友們坐了一會兒,便陸續散去。臨走之前,大叔和二叔各自掏出一個紅紙包遞給佳禾。望著平時生活過得很拮據的大叔和二叔,佳禾的眼角濕潤了。大叔拍了拍佳禾的肩膀說道:“佳禾莫這樣,我和你二叔心裡高興哩。”
送別了親友後,佳黍收拾屋子。而爺爺和佳禾都有些醉意,便早早上床睡了。
第二天上午,在村支書和村委主任的陪同下,分管教育的副鄉長也來到佳禾家表示關心和慰問,鄉裡和村裡都發放了慰問金。
佳禾一家對此分外感激,爺爺便挽留鄉、村幹部在家吃頓便飯。鄉、村幹部也體恤家中困難,不想他們為此破費,在勉勵了佳禾幾句之後,便握手告別。
下午,佳禾拿著身份證、錄取通知書和村裡的證明,到鄉政府相關部門辦理“農轉非”、轉移糧油關系等手續。
幾天後,佳黍隨根叔去縣城幹活。佳禾忙碌著,擔起了家中的農活,好在他平時農活並不少幹,也不覺得累。
閑暇時,佳禾則和爺爺一起練習書法。在爺爺的悉心教導下,經過十幾年的勤學苦練,再加上天資聰穎,佳禾的書法也是學有所成,頗有功底。
爺爺對佳禾的書法甚是滿意,稱他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佳禾並未因此而自得,深知自己目前的書法水平跟爺爺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要想有所成就,還需多加苦練。
<ahref=>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