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學霸跑偏了> 第236章 執行(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6章 執行(下) (1 / 3)

確定機器周圍沒人了,姜易在眾人炯炯目光下,按下按鈕。

活動檢查床開始緩慢移動,隨著小豬仔的頭部進入點流體籠罩範圍內,姜易又開啟了射頻系統。

這才是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前提。

沒有射頻系統發射脈衝,成像技術就是空中樓閣、千年幻想。

接下來的第二步,是發射電磁波脈衝後,還需要又極其精細的氫原子共振訊號和豫馳時間接受系統。

第二步所需要的的時間太長。

若只是檢測單一的身體組織,比如手臂,時間較短,初代機半個多小時也差不多。

可若要檢測身體全部組織,沒有十多個小時想都不用想。

這也是任何初代機甚至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不可避免的問題。

但是,只要設計逐漸合理,零部件功能繼續加強,醫用核磁共振儀的檢測效率會越來越快。

說不準百年甚至幾十年後,就會達到10分鐘檢測人體全身的速度。

時間慢慢推移,射頻系統不斷開啟和關閉,而脈衝接受系統也開始全功率運作。

姜易身側的列陣處理機和好幾臺高效能電腦更是一直在全功率運轉。

沒辦法,初代機的實驗,不僅僅是對測量精準度的實驗,還包括計算機對浮點列陣的計算測試。

人體,或者說豬體內的氫原子對肉眼而言,那真是無窮無盡,核磁共振技術也只能測量相關器官內的情況。

也是有姜易這個近乎“全能”的人才存在,這讓初代機的元件和改進大大提高了速度。

就好比計算機和列陣處理機中程式的編寫,即便來了計算機方面的高手,可他不懂得核磁共振方面的技術,最後編寫出來的程式也只是根據其他人士的轉述才開發軟體。

不像姜易這般,整臺原型機從裡到外都有他的參與,程式哪方面是重點,哪方面可以刪減他都一清二楚。

尤其在最後的除錯中,他花費了幾天幾夜,幾乎把編寫的系統又重新整合了一遍,讓其運轉效率大為提升。

這要是不懂這方面的計算機高手來編寫程式,怎麼也得好幾年的實驗才行。

正如先前發言所說,披荊斬棘、撥開迷霧,沒有相應的學識和實際的參與,即便是計算機高手也編寫不出來合適的計算程式來。

就核磁感應中質子的空間編碼技術而言,這就是一件龐大的工程。

為了節省時間,姜易回到家裡除了必要舒緩身心的“虎豹雷音”外,他開著數臺高效能的電腦連續工作,有時候他甚至連續三五天不合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