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隻兗州邊境的黃河沿岸,魏軍便囤積了八萬兵馬。加上司隸北部的五萬兵馬以及泰山郡的四萬兵馬,魏軍在黃河沿岸一共佈置了十七萬兵力用於防備我大漢。”
法正沉吟道:“魏軍雖然撤退到了黃河以北,但卻也收縮了戰線,兵力變得充足起來,藉助黃河為其屏障,而泰山郡又有泰山天險,想要攻入河北,難吶!”
別看黃河有千里之長,但黃河險峻,水流洶湧,能夠可供渡河的渡口,就那麼幾個而已,比較有名的渡口就是蒲板津門,風陵渡,延津,白馬津等大渡口。
如今魏軍守住渡口,又在沿岸每隔二十里建立烽火臺,漢軍想要渡河,甚至是尋找平緩之地偷渡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冒險渡河,敵人趁機半渡而擊,必定慘敗。
而泰山郡,又有泰山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是難以進攻。
如今魏國退守河北,將防線打造得猶如鐵通一般,想要進攻還真是有些麻煩。
劉禪笑了笑說道:“目前兗州,豫州,司隸等地尚且還百廢待興,此次我又帶了十幾萬兵馬過來,加上豫州鄧艾處以及大司馬處,駐紮在這三州的兵馬足有二十多萬。
目前三州百姓尚且沒有安頓好,無法自給自足,更別說供給兵馬用糧了。因此咱們大漢與魏國,短時間內是不會有大戰發生了,故而還是先討論防守的問題,待休養生息,糧草足備後,在大舉進攻魏國不遲。”
龐統聞言說道:“陛下,我軍兵馬眾多,目前三州百姓稀少,而且多是老弱,青壯不多,依靠他們耕種,只怕難以供應大軍所需,若從其他州郡運糧,又太過麻煩。
微臣以為當啟動屯田制度,以求儘快自給自足,如此不出兩年,便可繼續用兵。至於防守,魏國既在黃河沿岸設立烽火臺,在渡口邊建立城池,我軍亦可如此!”
一個武將聞言提出異議:“魏國如今龜縮河北,哪裡還敢渡河進攻我大漢?修建烽火臺太過麻煩,何須如此大費周章?只需在各處渡口屯兵即可。”
“王將軍此言差矣!”龐統聞言立刻反駁道:“如今魏國已經收縮戰線,可用兵力也有近二十萬,不可小覷。這些年我軍雖屢戰屢勝,但獅子搏兔亦盡全力,魏國未滅,各路兵馬都不可掉以輕心。
那司馬懿喪心病狂,多次想要挖掘黃河致使黃河決堤在對付我大漢,一個人在生死關頭往往能做出讓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如今魏國滅亡在即,他們為了保魏國不滅,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這種時候,更必須小心翼翼多加提防,哼,咱們若是稍有懈怠,只怕會面臨滅頂之災!”
龐統這話說的可是一點沒錯,一個人在生死存亡之時,可是什麼事兒都幹得出來。就好像一個懦弱之人,你經常欺負他,有一天把他欺負毛了,說不定會拿刀跟你拼命。
如今魏國雖然陷入劣勢,亡國已經是時間問題,但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懈怠。若是有所懈怠,搞不好魏國就來個絕對大反殺。
就好像歷史上的蜀國,雖然劉阿斗投降了,但還有姜維這樣一批忠心的臣子,在那種時候,姜維尚且想出了復國之計,若非鍾會行事不嚴,搞不好就讓魏國成功了。
不過儘管姜維的計策失敗了,但也還是拉了鍾會和鄧艾這兩個魏國大將一起下了黃泉。
“啪啪啪!”劉禪拍著手掌說道:“龐司空說的不錯,越是到了這種時候,就越要提高警惕,爾等需銘記在心,不可因天下即將一統便有所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