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建築規模倒是不小,外面是一片石材廣場,廣場上立著一個由石頭雕刻的馬,建築外圍著紅牆,大門緊閉,其上掛著一塊牌匾,上書白馬寺三個大字。
“這是白馬寺!”此刻荀彧又從馬車上走了下來,望著白馬寺沉吟道:“一百多年前,明帝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
次日,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
漢明帝聽罷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蔡秦二人最後在大月氏國,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我大漢傳教。
永平十年,二位大月氏高僧應邀和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永平十一年,明帝命人建立此寺,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
劉禪聞言笑道:“荀師對白馬寺這麼瞭解?”
荀彧笑了笑說道:“當年我來洛陽求學,也曾來過白馬寺,聽寺中僧人講經,不過其所講佛理,對於治國方面並無弊益。
不知陛下為何對白馬寺感興趣?”
劉禪笑了笑說道:“只是感興趣想去看看罷了。”
荀彧點了點頭,倒也沒說什麼,不過劉禪看他的樣子,好似不願自己與白馬寺有過多接觸。
很快劉禪便想通其中的關鍵,首先佛理與劉禪目前主張的以法治國理念是相沖的,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如果接觸過多很可能受其影響,對於治國不利。
其次,目前白馬寺的僧人尚未在中原傳教,荀彧是擔心劉禪信奉佛法,准許白馬寺僧人傳教。如果在百姓之中傳開,百姓信封佛法而不事生產,這對國家也沒有好處。
後來佛教發展壯大,果然對國家造成了影響,這也是後世唐武宗周世宗滅佛的主要原因。
劉禪清楚了荀彧的顧慮,倒也沒有解釋,派人上前扣門,準備進去看看。
士兵敲了會大門,一個僧人開啟門走了出來。
這僧人大概是三十來歲,西方面孔,身上著僧衣,頭上頂著一個地中海髮型,與人印象中的僧人有些不一樣,看起來倒像是後世的阿拉伯人。
白馬寺入駐洛陽雖然有一百多年,但這一百多年裡,卻沒有一個大漢人正式剃度出家。
直到260年,一個名叫朱士行的漢人正式在白馬寺剃度出家,才開啟了漢人出家的先河。而這個朱士行,法號八戒,正是大名鼎鼎的朱八戒。
白馬寺入駐洛陽的這一百多年裡,由於語言不通,從貴霜,康居那邊過來的僧人,一直是在翻譯佛經,規劃一套適合漢人的戒律。
佛教起源於天竺,也就是現在的貴霜,至今已經有六七百年,佛經也不知道出了多少本了,但是想要傳教,首先得解決語言問題。
所以這一百多年來,白馬寺的僧人,一直是在翻譯佛經,等佛經翻譯完成,在研製出一套適用於漢人的清規戒律才會正式接受漢人出家。
不過現在,佛教也已經開始慢慢在大漢傳播開來,中原很少見,倒是南邊的交州,江東已經有很多人信奉佛法,比如交州刺史士燮,就非常信奉佛法,手底下養著一群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