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732章百姓的抗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2章百姓的抗拒 (2 / 2)

曹睿下令北遷的訊息很快便傳揚了出去。

洛陽城內一片譁然。

“你們聽說了嗎?諸葛亮攻破了江夏,如今我大魏黃河以南無險可守,陛下已經決定放棄黃河以南之地,退往河北,不久之後便要遷都了!”

“放棄黃河以南之地?洛陽位於河南,那我們怎麼辦?”

“當然是跟著朝廷一起走了,你們快回家準備準備吧,免得到時候倉促,幸好我在冀州也有一些田產,搬走了也沒多大影響。”

“我家田地皆在河南郡,遷到河北以後怎麼辦?朝廷給我們發放田地嗎?”

“遷移之後應該會給一些田地吧,不然咱們到時候喝西北風去?不過這一次是數州之地的百姓都要遷過去,到時候人多了,只怕平均分下來就沒有多少田了。”

“那怎麼行?我家業都在洛陽,我在洛陽住的好好的,去了河北可沒這麼好的日子過,我不走。”

“我也不走,祖宗留下來的田地,可不能葬送在我的手上。”

“不走不成啊,如今三國鼎立,最缺的就是人了,陛下怎麼可能會將我們留給蜀國呢?”

洛陽城中的百姓們議論紛紛,對於遷移之事,非常抗拒。

首先是故土難離,絕大多數人都捨不得離開家鄉,哪怕是曹睿在北方給他們準備了同樣大的住所,同樣大的田地,這些人也不情願離開。

其次則是財富問題。

在後世社會,基本上錢能解決一切問題,只要有錢,沒房子可以買,兜裡有錢,身板都要硬一些。

然而在古代卻不一樣,古代百姓的根本是田,是土地。一個家庭的硬實力,是田地,哪怕有再多的錢,沒有土地,那是相當於無根浮萍,亂世一來,哪怕是有一座金山銀山也沒一塊能生產的土地有用。

遷往北方,就要放棄家鄉的田地,由於要遷移過去的百姓很多,朝廷分配的田地,很可能沒有家鄉的多,這些百姓的利益受到了損失,心裡自然抗拒遷移。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謂的得民心,其實就是要保護百姓的利益,保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保住了百姓的利益,提升了百姓的利益,這樣才能得民心。

一個皇帝在怎麼仁義,在怎麼孝順,不能維護百姓的利益,還是得不到民心。百姓只為吃喝發愁,才不管你皇帝孝不孝順,仁不仁義呢。

說的現實一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活一世,基本上還是圖一個利字。

曹睿的遷移之舉,損害了黃河以南百姓的利益,就失去了民心。

百姓們的反抗情緒比較激烈,官員們的情況稍微好一些,畢竟他們有官位在身,遷移之後,仍舊可以憑藉官位在北方立足。

不過吏就不一樣了。

吏與官不同,吏大多是由地方的豪強,地主家族的成員組成的,他們的勢力在地方上,能當上吏,靠的是家族在地方的影響力,換了個地方,他們可就跟普通百姓沒什麼兩樣了。

而吏掌控著地方,百姓與吏都不願意遷移,僅僅靠官員,註定了遷移百姓的工作會非常困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