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漢軍營中便有兵馬出營,前去砍伐樹木,蒐集滾石。
不過出營的兵馬不多,只有七八千人。
西陽城頭,王凌與一眾將領在城頭上觀望著。
一偏將說道:“蜀郡出營砍伐樹木,蒐集滾石去了,看樣子是準備打造回回炮,進攻我西陽城了,不過怎麼就派出了這點人手,看樣子只有最多隻有七八千人啊。
蜀軍這次可是來了四萬人馬啊,若是四萬人馬出動大半,不出五日便可將回回炮以及滾石準備好,似他這般只用七八千人馬,起碼得花費十餘日時間才行啊。”
眾將聞言,也都有些疑惑,針對這個問題探討起來。
“蜀軍遠道而來,應該是累了,所以第一天出動的兵馬較少,到明日應該就多了。”
“諸葛亮此人用兵神鬼莫測,誰知道他打的是什麼主意,咱們既然猜不出來就別猜了,免得上了他的當。”
“是啊,咱們只需小心戒備,靜待援兵就行了,不能因為蜀軍一丁點風吹草動便疑神疑鬼。”
王凌拍了拍手,說道:“好了好了,你們也就別瞎猜了,我以沙袋護城,諸葛亮何等人物,應該能夠清楚此法的利弊。
眼下盛夏剛過,萬里無雲,短時間內不會有下大雨,諸葛亮若派出大量兵馬將回回炮三兩天便做好,還得等待許久才能攻城,這樣興師動眾卻需等待時機,多少對軍心有損。
而派出少量兵馬,每日輪流行動,正好可在秋雨到來之時將回回炮給建好。
這樣士兵每日忙碌,對於軍心則不會有損,而且到時候我軍援兵抵達,蜀軍是輪流行動,也不會太過疲憊。我看諸葛亮的用意便是這個了。
我八天前便派人向江夏求援了,按照路程推算,七八天便會到了,這些天你們必須小心巡邏,不可有絲毫鬆懈,等援兵抵達就好了。”
“諾!”眾將拱手領命。
此刻,諸葛亮並不在營中,天剛矇矇亮的時候,諸葛亮便在趙雲,陳到,鄂煥等大將的保護下前去觀察地形,挑選伏擊位置去了。
今天晚上,諸葛亮便要領軍出去,這伏擊位置必須提前挑選好,進一步確定進軍路線,此事非常重要,稍有不慎被魏軍斥候發現行動便會失敗。
諸葛亮本就是個做事喜歡親力親為的人,所以此事也沒有託付給其他人,而是親自前去尋找。
西陽城位於淮河的分支潢河之畔,而壽春城位於淮河的分支肥水之畔。
淮河相對來說比較平直,兩城之間,沿淮水進軍的話,基本上是直線距離,而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人乃是聚水而居,因此淮河沿線城池較多,大路也比較平坦,補給行軍都比較方便。因此魏軍援兵若至,必定是沿著淮水行軍。
不過淮水沿岸,雖然道路寬闊,但終究有落差較大的地區,這些地區兩岸是山,道路難行,用於伏擊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諸葛亮此行,便是尋找這種地形,確定伏擊地點,然後規劃行軍路線。
一行人沿著潢水而行,一路往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