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讓步度根出關,離開大漢的國土,前往塞在生活。
第二,學魏國,在幷州給他一塊地盤讓他們棲身。
前者,讓步度根出關生活,漢胡分地而治,雙方之間不會發生什麼矛盾,這支勢力也還算得上是大漢的臣屬。
但草原上一馬平川,若讓步度根出了關,他還不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大漢對其掌控力度就會大大降低。
加上步度根的敵對勢力以前軻比能掌控的鮮卑也是臣服於大漢,沒有了大敵,說不定過個幾年,步度根的實力就會發展壯大起來,再次成為大漢的邊患。
而後者,若分一塊地盤給步度根的話,就必須得與漢人結親融合,若不融合,則非我族類,必異,遲早還會出事兒。
漢與外族融合劉禪並不介意,後世的中華本來就是多民族國家,如今的南中,漢夷融合,涼州漢羌融合,劉禪也不介意北方漢胡融合。
只是步度根麾下的鮮卑勢力與漢人融合卻沒那麼容易,因為步度根已經掌控了並涼故地數十年,奴役了這些地區的漢人百姓。
而如今劉禪已經解放了這些地區,漢人重新當家做主,如果劉禪將步度根安排在幷州,讓當初的仇人與這些漢人百姓生活在一起的話。
所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以前積累的矛盾就會爆發,想要融合,難度非常之高。
劉禪想了想,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他對著步度根說道:“步度根單于,朕決定與魏國一樣,將你們安排在幷州居住,不知你意下如何?”
步度根拱手道:“全憑陛下安排。”
劉禪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不過你們不可以在以部落遊牧而居,需要建立城池,開墾土地,服從我大漢的管理,也就是說,你們這支鮮卑,以後就是我大漢子民了。”
“在下願意聽從陛下的安排。”步度根嘆了口氣,但還是恭恭敬敬的答應了下來,因為他在投降大漢之前,就想到了這種結果。
雖然他以前在魏國,擁有自主權,但自從勢力縮水到了雁門之後,自主權也就消失了。若不及時脫離魏國,他這支鮮卑覆滅都只是遲早的事情。如今投靠大漢,雖然沒有自主權,但好歹百姓保住了。
劉禪滿意的點點頭,說道:“你麾下那些百姓,便安置在雁門關以北的強陰,平城,武州,劇陽,汪陶等五縣之中。朕會派遣官員幫助安置他們。”
“多謝陛下!”
劉禪最終選擇將步度根的這支鮮卑勢力安置在雁門關以北,屬於雁門郡治下五縣之中。
首先,步度根以前的勢力本來就在雁門關以北,重新將這些百姓安排在這裡,也方便一些。並且這裡的漢人本就不多,矛盾不會太過激烈。
除此之外,這五縣之南是雁門關,五縣以北是素烈鮮卑,步度根的勢力被夾在中間,素烈亦是臣服於大漢,就算軻比能有心造反,也無能為力。
只等過了些年,胡漢矛盾漸漸緩和,屆時可以讓雙方接親,慢慢融合。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