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祭祀是大事,二來各種祭祀,祭天,祭地,祭神,祭祖是真的多。
“微臣遵旨!”張松拱手領命。
劉禪點了點頭,看著諸葛亮說道:“大司馬,朕去年離開長安的時候,讓你清點戶籍,你與朕說說具體的情況!”
“諾!”諸葛亮拱手而出,說道:“陛下,經過微臣統計,如今關中有百姓六萬八千餘戶,百姓二十九萬四千餘口。”
荀彧嘆了口氣道:“想當年關中各地百姓有五百萬口,不想如今,只剩下不到三十萬。”
諸葛亮看了眼荀彧,繼續說道:“關中的百姓的確是太少了,此次遷都長安,陛下從益州帶了大約十三萬口百姓過來。除此之外,關中還有十五萬駐軍,以及五萬魏軍降卒。
因此如今,關中一共有百姓六十二萬口。”
劉禪沉吟道:“這麼說,是快缺糧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不錯,陛下從益州遷移過來的十三萬餘人,多是官吏之家,有很大一部分人口是不事生產的。
而兵馬雖然屯田,但目前時間太短,新平,以及武關一帶,又多是山地荒漠,效果不佳。
因此目前關中的情況,是四十萬人養二十萬人。而且關中百姓久經戰火,雖然去年開始種植玉米紅薯,但如今不過堪堪自給自足,我關中二十餘萬人口,多是依靠益州,隴右支撐。”
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十個人養一個兵,負擔就非常重,比如三國時期都是這種情況,魏國有五六百萬百姓,兵馬五十萬,江東兩百多萬百姓,二十三萬兵,蜀漢一百萬出頭的百姓,養十萬兵。
十個人供養一個士兵,國家的負擔就非常嚴重,而如今關中的情況更加嚴峻,由於關中百姓只有三十萬不到,劉禪從益州遷了十三萬人過來,加上十五萬駐軍,以及從事徭役的魏軍,按輕了算,是兩個人養一個人,按重了算,是一個人養一個人。
關中這麼多人不事生產,因此這些人都是靠隴右,益州運糧過來才能維持,但長此以往,對於關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最大的影響,就是軍用糧草不足。
沒人生產,就沒有糧草,沒有糧草就無法打仗。
劉禪沉吟一番,下令道:“這段時間,徭役開墾了大量的田地,官吏戶口儘快購買良田,派人耕種,減輕負擔。”
“諾!”一眾官吏拱手領命。
諸葛亮拱手說道:“縱讓官吏戶口生產,但還是遠水解不了近喝。當務之急,是充實關中人口。
這段時間,微臣已命各地方建立村莊,陛下宜召漢中,益州,隴右各地的關中百姓返回關中,如此關中從事生產的百姓多了,情況才能得到緩解。
當然,他們遷移過來到種植收穫的這段時間,關中的負擔會非常重。”
愛尚手機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