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
一支軍隊,正在成都城外官道上緩緩而行。
劉禪與劉備坐在馬車之中。
車外是諸葛亮,徐庶,趙雲,陳到等心腹重臣策馬而行,緩緩向著前方的成都城而去。
八月末李恢派人通知劉備,劉備得到訊息,本能的卻是不信,他劉備也是出身窮苦之人,雖然是織蓆販履為生,但也種過田,什麼作物沒見過?
玉米,番薯他聽都聽過。
甚至劉備看了書信之後,都懷疑李恢這是想要謀害他的藉口了。
好在劉禪還命人帶去了實物,劉備見了玉米,番薯的實物,這才相信了書信所說之事。
見信中說玉米,番薯產量如此之高,劉備大喜過望,便帶上了諸葛亮,徐庶,趙雲,陳到等心腹前往了平夷縣。
如今至十月初,劉備與劉禪一起回到了成都。
至於玉米,紅薯的來源,劉備沒有多少懷疑,他相信了劉禪教給李恢的說辭,畢竟這兩種作物他從未見過,也只有那些古老的部落能解釋得過去。
如今玉米已經收穫,紅薯也正在挖掘歸倉,見識了玉米,紅薯的好處,明年,劉備便要大力推廣玉米,番薯的種植。
因此李恢跟著劉備一起回來了,南中都督換人了。
因為只有李恢瞭解這兩種作物的種植方法,故而被劉備委任為典農校尉,跟著劉備劉禪一起回到了成都,明年繼續由他負責玉米,紅薯的種植。
南中都督,相比於典農校尉,其職位其實相差不大,一個負責南中的軍政大事,一個負責全國的農事。
而典學校尉更在中央,其實權利比南中都督還要大一些,李恢這也算是升職了,而且負責推廣這兩種作物的種植,將來他也能夠名留青史,李恢倒也願意。
南中都督,則由鄧方繼任。
鄧方在歷史上其實是第一任南中都督,為人輕財果敢,深得南中蠻夷敬服,雖然比不上李恢,但鎮守南中也是綽綽有餘的。
劉備與劉禪共乘一輛馬車,劉備望著官道兩邊的農田。
此刻已經入秋,田地之中一片金黃,卻是稻子熟了。
劉備撫著鬍鬚說道:“稻穀一畝收穫不過百十斤,而玉米一畝有五百斤,而紅薯一畝地足能數千斤。這稻穀相比玉米紅薯遠遠不及也,我欲明年在整個益州全部種植紅薯,玉米,你們看如何?”
“主公此言大善!”徐庶聞言點頭同意道:“若整個益州全部改種玉米,紅薯,我益州糧食產量可以提升幾十倍,屆時我軍兵馬根本不缺糧草!”
劉禪聽了這話臉色一變,玉米番薯雖好,但卻比不上水稻,小麥啊!你們剛開始吃自然覺得好,吃多了你就不說好了。
劉禪連忙說道:“父親,此事萬萬不可!”
“有何不可?”劉備聞言皺眉道:“那紅薯產量如此之高,其青藤可以用作馬料,人也可以食用,玉米也是如此,這稻子產量如此之低,將其取代不好嗎?”
“父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劉禪解釋道:“這紅薯產量雖高,但卻不容易儲存,必須得窖藏才行,而且吃多了,會拉肚子。若是用其取代稻子,紅薯雖然初時收穫巨大,但無法儲存,只怕等不到來年收穫就全爛了,而且百姓士兵也會因為鬧肚子,而身體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