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劉禪已經開口了,劉備也不得不支援他,說道:“不錯,沒有天子明詔,我不會僭越稱公!”
諸葛亮咬了咬牙,起身說道:“世子說的不錯,主公乃是漢臣,若自立稱公,仁義之名,毀於一旦,如今曹操未滅,敢請主公暫緩稱公之事。”
徐庶見諸葛亮起身,也奮然起身,說道:“孔明言之有理,曹操未滅,江東更是虎視眈眈,敢請主公暫緩稱公之事。”
張松看著諸葛亮,徐庶笑道:“兩位軍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天下大勢,盡歸主公,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稱公佔據大義,主公若不稱公,如何擎王師順天討逆與曹賊抗衡,還請主公進位稱公,不要寒了我們的一番心意呀。”
泠苞又說道:“主公若推辭,我等不答應!”
“我等不答應!”
“還請主公進位稱公!”
劉備眉頭緊皺,不知如何是好。
劉禪若是沒有說話,他便答應了,可如今劉禪已經開口反對,他要是再答應,劉禪這話便白說了,反而平白惹得文武不喜。
劉禪對著一眾文武躬身一禮,說道:“我知道諸公一番忠義赤誠之心,可稱公之事,弊大於利,諸公難道忘了當年的袁術袁公路了嗎?
想當年袁術佔據淮南,坐擁天下最富庶的豫州,南陽,壽春,廬江一帶,治下子民數百萬,帶甲之士數十萬,更有傳國玉璽,僭越稱帝,諸侯共討,尚且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如今天下諸侯,雖只剩父親,曹賊,與江東三方,呈鼎足之勢,但僭越之事,仍不可為。
因為如今江東孫權,只有揚州之地,他勢力弱小,想要自保,只有聯弱抗強,曹操強橫,他便聯劉抗曹,父親若是強大,他勢必會倒向曹操,聯曹抗劉。
而且諸公以為在漢中擊敗曹操,便覺得天下大勢歸於父親了嗎?其實不然,漢中之戰能夠獲勝,皆因楊松為內應也,若無楊松,此刻張魯只怕投靠曹操,局勢與如今相反也。
如今父親雖然有兵馬二十五萬,佔據三州之地,但曹操佔據中原,坐擁九州,各地兵馬相加,不下四十萬,更交好北方胡人,只要借兵,頃刻間便可得十萬鐵騎相助。
步度根率五萬鐵騎來援便是最好的證明,若非這鐵騎長途跋涉深入漢中病倒大半,誰人可敵?
而雍涼更有秦川,六盤山之險,曹軍到時候依山傍險而守,我軍糧草從益州運至雍涼,長途跋涉兩千幾,他日北伐,又豈是那麼容易?
父親此刻稱公,雖然風頭一時無二,但卻會使得江東對我們更加忌憚,到時候父親北伐,若不得勝還好,一但得勝,江東會毫不猶豫的偷襲荊州。
所以我以為,父親眼下萬不可稱公,當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潛心發展勢力。當勝不驕,敗不餒,繼續以忠義,仁義之師,吸引天下天下人才。
在意虛名者,則終將是徒有虛名,在意實力者,則終將是實至名歸父親不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