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郡,多羌族,且武都多山,他們以狩獵為生,百姓擅長射箭,學會了騎術,便是強大的騎兵。
而且馬超在羌人之中頗有威信,劉備一面令馬超訓練士卒,一面交好羌人,擴充兵力,為日後的北伐做準備。
中華自古以來,以秦嶺,淮河劃分南北。
南人往北,會水土不服,北人向南,同樣如此。
步度根的騎兵到了漢中,便水土不服病倒大半,荊州兵馬到了漢中也是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
將來劉備北伐,除了漢中兵馬以外,其益州,荊州兵馬到了雍涼,也會不可避免的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水土不服的問題,其實居住久了,熟悉了氣候就沒有什麼大礙,但一開始,卻有一段虛弱期。
所以以後想要在北方迅速佔據腳跟,就必須擁有一支,不會被北方氣候影響的強軍。
馬超從雍涼帶來的騎兵,從武都聚集的羌人,以及張任在漢中訓練的兵馬,以後就是北伐的主力。
否則縱使益州十萬兵馬般到雍涼,很快就病倒了,不能進行持久戰,也是不行,反而容易被敵人擊敗。
不過儘管如此,益州兵馬的訓練同樣沒有落下。
以後可先用馬超,張任兵馬在雍涼佔據腳跟,等益州兵馬在雍涼待了一段時間,水土不服的問題就可以解決,屆時這些兵馬還是可以在北方縱橫疆場。
因此張飛,率兵三萬在閬中訓練,張飛治軍嚴苛,他麾下的兵馬戰鬥力也是最強大的。
而巴郡之地,也有一蠻族,主要分佈在閬中,巴中一帶,名叫板盾蠻,又被稱作賨人。
因賨人喜用木板為盾,衝鋒陷陣,故得名板盾蠻,他們善於弩射,長於狩獵,戰鬥力非常強悍。
在劉禪的建議下,劉備命張飛交好賨人,招攬板盾蠻入伍從軍,建立一支強軍。
而成都這邊,則有兵馬七萬,主要是由諸葛亮與在成都的將領們訓練,諸葛亮最擅戰陣,其士兵的單兵戰鬥力雖不強悍,但依靠戰陣,在諸葛亮的指揮下,卻是可以以少擊多。
除了訓練兵馬之外,還有軍需方面的準備。
一開始劉備得益州兵馬,裁員之後剩下了幾萬人,便是用來充當徭役,打造軍需。
後來劉禪得到了南中豪強的兵馬,一萬餘人也是被髮作徭役,而且劉備在漢中擊敗了曹操,褒中一戰,陽平關一戰,共計殲滅,俘虜曹軍有五萬多人,其中俘虜計程車兵不下兩萬。
這些兵馬家鄉在北方,劉備不敢讓他們從軍,否則日後北伐,很可能倒戈相向,因此劉備也是將他們帶回了成都,擔任徭役。
數萬的徭役,打造軍需已經是足夠,甚至還有多餘,劉備主要是讓他們進行興修水利,修建道路的工作。
興修水利是對內造福百姓。
而修建道路,則是對外,為北伐做鋪墊。
因為這些徭役修建的乃是從益州到漢中的道路,從益州到漢中道路崎嶇難行,以前張魯得到漢中,與益州來往甚少,兩地之間的道路年久失修,損壞嚴重。
如今徭役足夠,道路一通,以後興師北伐,運送糧草,傳遞書信都會容易許多。
益州境內休養生息,一片繁榮勃發之景。
然而此刻的劉禪,卻是遇到了難題。
.。手機版閱讀網址:m.